一是多渠道加强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分析研判。由于气候等原因,在部分时段的某类或某几类农产品出现碰头而集中上市,市场容量不能适应,经销商因采购进来销不出去就停止采购,导致价格越低越滞销。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已经难以有效衔接,对农产品“周期病”难以有效应对,面对市场风险表现的束手无策。对此,莱芜市持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畅通购销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有效规避“姜你军”“蒜你狠”“向钱葱”“猪周期”等农产品市场大起大伏的现象发生。对采集的农产品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包括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和预测预警信息,积极对莱芜生姜、大蒜及主要蔬菜价格每周汇报、分析,资料上传莱芜市农业局网站,为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共发布重要农产品价格信息500多条次,有效缓解和杜绝“卖难”和“卖贱”的难题。
二是多方式实施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宏观指导。农业部门积极为农民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引导农民理性生产,防止过度生产和退出,缓和农产品的供应矛盾。通过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帮助,主动和市场对接,“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传送的滞后、区域分割,实现产销对接,根据市场终端需求来量化指导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顺应农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种植户的指导,指导种植户选种、耕种、管理。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提升种植特色农产品的技能,确保农产品种植的收益。今年以来,根据对主要农产品市场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积极指导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种植规模,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利用“12316”、农技QQ群和农业信息网等渠道,编制发布种植指导意见23期次,有效把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向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多途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水平。当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短板制约,导致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鉴于此,莱芜市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超对接,变“产供销”为“销供产”,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大程度实现重要农产品的供需结合,有效避免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脱钩。像大力推广农超对接模式,农民与超市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农民按需生产,规避市场波动风险,有效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强产销精准对接,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万兴、泰丰、东兴源、万邦等公司内部通过公司官网、产品网、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进行品牌宣传,外部通过百度、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积极发展线上线下客户,提升了特色农产品市场效益。目前全市50%以上企业都涉有农产品销售,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电子商务企业173家。像万兴公司,境外客户通过阿里巴巴境外站对客户进行维护,2017年境外成交额12亿元。国内客户通过1688批发网、中国制造网、天猫旗舰店、淘宝店铺、京东旗舰店进行客户维护,2017年国内成交金额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