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

2018-12-19 20:06:08浏览:2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案情介绍]原告为一大型养鱼场,被告为一副食品批发公司。双方于5月20日签订了一份购买活鱼的合同,其中约定,被告向原告购买武

[案情介绍]

 

原告为一大型养鱼场,被告为一副食品批发公司。双方于5月20日签订了一份购买活鱼的合同,其中约定,被告向原告购买武昌鱼2000千克,每千克16元,鲫鱼1000千克,每千克15元,罗非鱼1000千克,每千克13元,于6月10日以前,由被告至原告处取货。原告为保证按期向被告供货,且便于被告取货,遂将被告所需的鱼集中放置于一个临近一条大河的水池之中,同年6月5日,原告催促被告前来取货,并提出也可由原告送货,由被告承担费用。被告提出因其库存的鲜鱼尚未售完,暂不能收货。至6月10日,被告仍未前来取货。6月中旬以后,因连续罕见的暴雨,致使原告池中的水涨满并溢出。鱼纷纷蹦进附近的大河中。原告提出,为被告存放的鱼因蹦进河中,损失2000千克,价值3万元,因为被告违约应由被告承担。被告提出尽管其迟延数天,但双方并没有约定迟延履行的责任,所以他不应承担责任,至于鱼蹦进河中,是由于原告自身的过错造成的。

  (二)对本案的不同观点

  关于被告是否应当承担损失的问题,法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该损失是因为被告迟延收货造成的,如果被告按期接受货物,则不会造成损失,因此该损失应由被告承担。

  第二种观点认为:尽管被告已构成违约,但原告将鱼集中放进临近大河的水池中,且未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鱼蹦走,所以也具有过错,这样应由双方分担损失。

[案情分析]

分析本案首先需要讨论风险负担问题,即标的物在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造成毁损灭失的情况下,应由谁承担损失,也就是说应由谁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对此各国立法采纳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债权人主义,此种观点认为如果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造成毁损灭失,出卖人作为债务人,不再承担债务,或仅交付毁损标的物,而买受人作为债权人,则仍然需要支付全部的价款;

 

二是债务人主义,此种观点认为如果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非因双方的过错造成毁损灭失,作为债务人的出卖人不再承担债务,或者仅负交付毁损标的物的义务,债权人相应免除支付价金的义务,这样,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将由作为债务人的出卖人来承担;

 

三是所有人主义,也称为物权人主义,此种观点认为,谁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谁就应对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承担风险。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出卖人已经交付标的物,所有权已移转给买受人,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应由买受人承担。

 

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采纳第三种观点,即认为危险负担与所有权移转时间是一致的。《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移转,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一旦财产实际交付,所有权发生移转,则风险的负担也随之转移。我赞成这一观点。因为谁享有对标的物的所有权,谁就享有对该标的物的各项权能,同时也应承担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然而,上述风险负担的规则仅适用于双方当事人没有过错的情况,换言之,只有在当事人双方均未违犯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标的物造成毁损灭失才发生风险负担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违反其应负的义务,由此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则不是一个风险负担的问题,而将产生违约责任或其他法律责任。

  从本案来看,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于6月10日以前,由被告至原告处取货。如果在6月10日以前,原告将被告所需的活鱼集中放置于临近大河的水池中,因连续暴雨。致使原告的鱼从水池中蹦走,那么此种损失则是非因双方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标的物的损失,因为被告并未要求原告将鱼集中放置,也没有实施任何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在本案中,原告尽管不应将鱼放置在临近大河的水池中,但即使放在该池中,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发生鱼从鱼池中蹦进大河的现象。而鱼从鱼池中蹦进大河,主要是因为天降暴雨,致使池中的水急剧上涨造成的。所以损失主要是因为自然原因造成的,那么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就应适用上述第三种规则,由所有人承担损失,也就是说应由作为该批货物的所有者的原告承担风险,因为他并未将鱼交付给被告,所有权并未发生移转。

  从本案来看,合同规定被常应在6月10日以前取货,原告在6月5日就催促被告前来取货,并提出也可由原告送货,由被告承担费用,被告提出因其存库的鲜鱼尚未售完,暂不能收货。至6月10日被告仍未前来取货。而6月中旬以后,因连降罕见的暴雨,致使原告水池中的水涨满,鱼纷纷蹦进附近的大河中。显然,被告已迟延接受货物,并构成违约。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当然不应适用上述风险负担的规定,而应由违约有承担责任。从本案来看,当事人并没有对迟延履行规定违约金条款,而又不能依据法定违约金比率要求被告承担责任,这样被告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损害赔偿责任,那么被告是否应对原告的鱼蹦走造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仅仅承担部分责任,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在被告迟延受领的情况下,如果原告能够证明活鱼蹦走的损失都是由被告的迟延接受造成的,才能由被告承担全部损失,这就是说只有在原告证明实际损害与被告的行为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被告才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但要证明有这种因果联系的存在,原告必须证明如下情况中的一种情况的存在:

 

一是在6月10日以后,原告无其他水池可以存放被告所需的活鱼,只能将被告所需的活鱼集中放于临近大河的水池中,因而如果被告按期取货,则不会发生上述损失;

 

二是原告催促被告前来取货时,被告要求将其所需的鱼集中存放于某个水池中,尽管被告没有明确指定存放于哪一个水池,但只要被告要求集中存放,而原告按被告要求存放后,被告未按时前来取货,由此造成的损失应由被告承担;

 

三是根据原告与被告多年的交易习惯,在被告取货之前,原告都将被告所需的鱼存放于该池中,这样即使被告未明确指明原告集中存放,原告也按惯例将鱼存放于该池之中;

 

四是当原告将鱼集中存放进该鱼池以后,遇到突然罕见的暴雨,原告及时采取了各种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上述损失。

 

原告只要能够证明上述几种情况中的一种情况的出现,就可以证明实际损失与被告的迟延收货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被告按期取货,则不会发生上述损害,因此原告的损害,应由被告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事实上原告要证明上述情况的发生,确实存有困难。因为被告虽然发生迟延收货,但他并没有指示原告集中存放,原告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是必须要将鱼存放在临近大河的水池中,更何况,即使将鱼存放在这个水池中,一旦发生暴雨,原告应立即采取合理措施,尽量防止鱼池水满而鱼从池中蹦走,如果原告采取措施及时,也不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显然在原告不能证明被告的违约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时,要由被告负全部责任,是不妥当的。

  那么,被告是否不应承担责任呢?从本案来看,被告的迟延履行确与原告遭受的损失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原告将鱼集中存放在那个池中,是为了便于被告取货,且是为了保证货源,按期交付。原告集中存放是一种正当的履行准备。至于原告将鱼放置于临近河边的池中,虽有过失,但过失程度是较低的,因为该池虽临近大河,但与大河尚有一定的距离,且水池较深,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鱼蹦走的情况的。如果不发生罕见的暴雨致水池的水涨满且溢出,不会发生上述损失。在原告集中存放后,如果被告按期取货,或者同意原告在6月10日以前送货,不遇到6月中旬的暴雨,可能会避免大部分损失,所以被告不负责任也是不合理的。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我认为,本案中原告的过错主要不在于其将鱼集中存放于临近大河的鱼池之中,从诚实信用原则考虑,由于原告集中存放确实是为被告着想,且是为履行作认真的准备,在当时也很难预见到会有罕见的暴雨发生。原告的行为虽有疏忽,但却是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的,更何况原告存放后,立即通知被告前来取货,如果被告不同意集中存放,也应当及时提出异议。可见就集中存放来说,原告的过错程度是较低的。但本案中原告又并非无过错,原告的过错主要表现在暴雨即将来临或暴雨来临时,没有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以减轻损害,从而未尽到其应尽的减轻损害的义务,因而也要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责任。

  《合同法》第11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在民法上,减轻损失是受害人应承担的法定义务,也就是说在一方违约之后,虽给另一方造成了损害,但受害人依据诚信原则或法律的规定,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减少已经发生的损害,如果未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损害,其本身也是有过错的,否则应按照过错责任的要求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从广义的违约的概念出发,受害人违反了减轻损害的义务,也构成了违约,但此违约与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是使受害人分担损害后果或减轻违约方的责任,后一种行为将使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从本案来看,原告确实没有尽到减轻损害的义务,因为在暴雨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地采取措施,如设置覆盖网、放水以降低水位等各种办法,尽量防止鱼蹦走,即使这些方法不能完全避免损失,也能减轻损失。而原告未能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因此对其蒙受的全部实际损失,应当承担部分损失。

 

[案情结果]

 

本案中,不应适用风险负担的规则,而应当由被告承担迟延受领的违约责任,同时考虑到原告的过错,而适当减轻被告的责任。

 

[相关法规]

《合同法》第11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移转,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上一篇:

《土地调查条例》系列解读之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