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从数据来看,10月份CPI环比涨幅有所回落,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回落。
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3%,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1.90个百分点。
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表示,10月份CPI同比稳定在2.5%水平,分项来看,鲜菜价格同比增速回落,减弱了对CPI的推动作用。8月份、9月份鲜菜价格同比增速过高,主要因为洪水、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了鲜菜的供给,随着天气影响的冲击消退,菜价回落在预期之内。猪肉价格环比进一步上升1.0%,但增速放缓。油价同比增速仍然较为显著,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升22%,主要因为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冲高,叠加去年10月份油价基数较低所致。租赁房房租价格同比小幅回落至2.5%,此前为2.6%,反映出各地房租价格调控初见成效。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四季度通胀上行风险无忧。未来最需重点关注的通胀风险因素仍然是猪价和油价上行共振,尤其需要关注生猪疫情的扩散情况。预计今年四季度通胀大概率不会突破3%。
PPI方面,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6%,生活资料价格与上月持平。从同比看,PPI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份之后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回调幅度已超过15%,将减轻对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会对PPI同比涨幅形成一定的下拉影响。在国内外需求稳中趋缓、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已经回落的背景下,整体物价缺乏上涨动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大量释放流动性,不存在抬升物价的作用,前期M1、M2增速回落可能影响CPI回落。PPI翘尾因素显著走低,新涨价因素较弱,同比涨幅仍将收窄。补短板政策着力点在于基建投资,可能对相关工业产品带来阶段性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