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农业呈现稳中提质良好态势

2018-12-19 21:18:10浏览:7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3,比二季度回升0.2点,比去年同期高0.4点。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3,比二季度回升0.2点,比去年同期高0.4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0.0,与二季度持平,仍保持在“绿灯区”运行。前三季度,夏粮收成较好,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有所回升;农业出口和投资增速略有放缓,受成本上升影响,农民务农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从未来预期看,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单产稳中有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农业景气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3,比二季度回升0.2点,比去年同期高0.4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0.0,与二季度持平,仍保持在“绿灯区”运行。

  农经景气指数有所回升

  三季度,农经景气指数(2003年增长水平=100)为100.3,比二季度回升0.2点,比去年同期高0.4点。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二季度相比,农业生产、财政农林水支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均有所上升,农业投资、农产品出口和务农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农经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为99.7,比保留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低0.6点,表明外部因素对农业经济景气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90.0,与二季度持平,连续4个季度在“绿灯区”运行。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8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产品出口额、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和猪料比;位于“浅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三季度10项监测预警指标均没有发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猪料比值不断下探导致二季度报告中猪料比指标降为浅蓝灯。由于预警指标采用的是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后的序列数,在三季度猪料比值回升的情况下,经最新数据修订,二季度猪料比值有所调整,回升至绿灯。

  生产基本平稳出口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3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略低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秋粮生产基本稳定。从播种面积看,全国各地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稻谷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较好和单产较高的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库存较多的玉米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基本持平。从粮食单产来看,今年秋粮生产期间,全国整体天气状况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但部分地区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遭受了较长时间的干旱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灌浆结实,若后期天气正常,秋粮单产或与上年基本持平。综合判断,今年秋粮生产将保持基本稳定。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平稳、存栏下降。生猪市场供应整体充足。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96亿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万头,增长0.1%;猪肉产量3843万吨,增加10万吨,增长0.3%。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治理因素影响,一些地区禁养、限养,带动生猪提前出栏。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29亿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018万头,下降2.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226万头,减少122万头,下降2.8%。牛羊出栏增加,存栏下降。前三季度全国牛出栏304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万头,增长0.6%;牛肉产量444万吨,增加3万吨,增长0.6%;牛奶产量2101万吨,增加17万吨,增长0.8%。9月底全国牛存栏9116万头,同比减少17万头,下降0.2%。前三季度全国羊出栏2.12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04万只,增长0.5%;羊肉产量322万吨,增加3万吨,增长0.8%。9月底全国羊存栏3.09亿只,同比减少668万只,下降2.1%。

  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573亿美元,同比增长8.4%,虽比上半年略降0.7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6.8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5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5.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

  其中,玉米进口额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半年大幅下降172.4个百分点;大麦进口额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小麦粉进口额在连续6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5倍;小麦进口额同比下降23.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5.2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额同比下降17.5%,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5.2个百分点;高粱进口额同比由增转降。

  农产品生产价格由跌转涨

  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0.3%,上季度为同比下跌3.0%。

  从构成来看,三季度农业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分别为0.5%和0.9%;林业产品略有下跌,跌幅为0.7%;畜牧业产品价格持平。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各类农产品价格出现分化。多数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禽蛋、活羊和薯类价格涨幅较大,同比涨幅分别为18.6%、18.1%和10.3%,与二季度相比,禽蛋价格涨幅回落8.8个百分点,活羊价格涨幅扩大5.5个百分点,薯类二季度价格为同比下跌6.4%。部分农产品价格呈下跌态势,生猪价格同比下跌8.8%,跌幅比二季度收窄16.7个百分点;谷物价格同比下跌1.8%,上个季度为同比上涨4.8%。

  三季度,三大主粮价格呈“一涨两跌”运行特点。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二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下跌2.7%,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同比上涨态势;稻谷价格同比下跌3.9%,二季度为同比上涨0.3%。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受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和秋季农作物用肥量不断增加影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上涨态势。数据显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农资包括农用机油价格同比上涨13.1%,涨幅比二季度扩大3.5个百分点;农药及农用机械价格同比上涨4.3%,涨幅比二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下跌12.3%,跌幅收窄1.5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会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受疫情影响,各地猪价出现分化。从生产环节看,三季度猪料比为5.34∶1,扭转了自2018年年初以来的下降态势。国家发改委价格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各周猪料比呈逐步回升态势,生猪养殖盈利水平在7月份第4周扭亏为盈,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第4周猪料比为5.38∶1,生猪养殖盈利为188.7元/头。

  从流通环节来看,8月份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引发了生猪价格波动。疫情发生后,为防止疫情范围扩大,生猪跨省调运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区域间猪价走势明显分化。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主销区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涨幅较为明显,发生疫情的主产区,如辽宁、黑龙江、河南等地,生猪压栏较多,猪价跌幅较大。主产区和主销区猪价相差一倍多。其中,浙江省9月份第4周猪肉价格较上月底累计上涨25.2%,河南累计下跌2.7%。

  总体来看,三季度生猪价格连续上涨,但仍低于三年来平均水平。9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9.99元,比8月份上涨4.8%,比7月份上涨15.2%,但比去年同期仍低2.4%。

  预计四季度生猪价格或将震荡上行。从10月份第2周开始,多个发生疫情的省区逐步放宽省内调运,生猪供给将会有所增加。但受疫情影响的地区8月份和9月份仔猪补栏受到一定限制,会影响2019年春节期间的生猪供给,预计猪价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

  景气指数有望保持平稳

  从未来预期看,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单产稳中有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施,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农业景气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经模型测算,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0.3和100.5,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90.0和90.0,农业经济景气呈平稳运行态势。

  虽然我国农业改革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但农业成本上升挤压农民收入、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依然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为保障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指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成为必然要求。2018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应以规划为行动指南,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解决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问题,真正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妥善应对国内国际市场风险。从国内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农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从国际看,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的空间不断拓展,但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亟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以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面临的风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018年甘孜州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

上一篇:

成都广元再签合作投资协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