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导村民抱团创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已脱贫户不返贫。
石圭镇璧山村村民刘先锋以养鸽子为致富奔康路径。在村里鸽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刘先锋养殖1600多只鸽子,按照每只鸽子一年120元的收入计算,仅鸽子养殖一项每年收入就有近2万元。
刘先锋只是该村的一个创业代表。记者了解到,石圭镇壁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已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贫困户、抱团发展的产业化格局。鸽业专业合作社已带动24户贫困户、75户非贫困户养殖肉鸽蛋鸽近5000对,年产值达5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如何将农村分散的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本资源积聚起来,催生“1+1>2”的市场效应?近年来,高坪区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标,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连接起来,织成了一片结实的群众致富网。该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产业园+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扶贫,实现91个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记者从区扶贫移民局获悉,目前全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突破300个。依托这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建立乡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116个,采取转包、租赁、股份合作、转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9.3万多亩,促进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产业规模大了,当地村民除了收获土地租金外,普遍可以到基地或者合作社务工,变成了产业工人。不少村民干脆把土地直接入股,实现了与业主“风险共担”。有经验的村民还以技术入股变成股民,收益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提成组成。有的在基地打工中成长起来的农民,还自主创业成为老板。值得一提的是,万家乡村民张敏、张作武在外经商多年、事业有成,回村创业,成立了专合社,发展紫薯种植、深加工以及生猪养殖,种植青花椒。在2位业主的带动下,不仅全村32户贫困户以配股入社脱了贫,而且当地近百名农民到合作社和基地务工,实现增收。(周汉兵 记者 张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