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水市村2组谢光平的家,很难相信她曾是建卡贫困户。一楼一底的“小洋房”,上下共计5间客房,房间亮堂、一尘不染,干净整洁。但凡有空闲,谢光平都要里里外外地收拾一番,抹桌扫地、整床叠被,把家具器什擦得铮亮。按她的话来说,好日子得来不易,一定要顾惜。
过去,谢光平一家三口蜗居在破旧的老木房子里,房子年久失修。“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三口先后患病,谢光平更是因腰椎间盘突出恶化而瘫痪在床。原本靠外出打工挣钱的家庭,突然失去了经济支撑,贫困像一座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全靠政府帮扶和发展旅游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撑过来了。”日前,谢光平感慨地对记者说。近年来,水市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老百姓发展农家乐增加收入。在政府的支持下,谢光平家新修了房子,接待外地前来避暑纳凉的客人,正式吃上了“旅游饭”。
“一年起码有两个月房间住得满满的。”谢光平欣喜地说,5间客房,一年能给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不再外出打工的谢光平还在乡里找到了工作机会,因为旅游市场火爆,街市上的饭馆大多生意红火,谢光平选择在一家饭馆帮厨,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
收入增多了,贫困的面貌一去不返,谢光平一家人的脸上重现幸福的笑容。
享受到旅游发展福利的,并不仅有谢光平一家。水市乡茂溪村1组的张玉兰,也有如谢光平一样的经历。他们家不仅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村搬迁到水市乡场镇上,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肩挑背磨,生活艰难,也挣不到几个钱。”张玉兰说,现在生活完全不一样了。当年,她借助政府的发展补助资金,添置床位、电视,建成有5间客房、10个床位的乡村旅馆,如今旅馆年接待游客400余人次,食宿收入2万多元。同时,凭借位于场镇边的交通、生活优势,张玉兰赶场天经营面馆,旅游淡季就近到农业基地打零工,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旅游助脱贫、旅游富百姓,这正是黔江加快建设“旅游大区”,促进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互动发展结出的硕果。近年来,黔江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融合“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变脱贫攻坚“主战场”为旅游开发“新高地”,带动全区10万余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开创了一条符合武陵山区发展实际的旅游益贫新路子。
截至2017年底,全区已建成乡村旅游点40个,开发精品旅游路线20余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创业1.8万人。开办集住宿、餐饮、游乐、养生等于一体的星级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500余家,发展乡村酒店、民宿旅馆20余家。2017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459.8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超过了480万人次,实现收入3.8亿元。在旅游益贫机制带动下,全区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40641人减少到5233人,贫困发生率由8.1%降至1.7%,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达96.87%。
据了解,未来几年,黔江区还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聚焦“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大力打造精品农业园区,新添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0条以上,再创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以上,新增民宿旅店500家,努力走好“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好路子,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力争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 2020年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20万人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市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