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国凤
“水稻漠漠吹秋风”。在湛蓝的万里长空下,从这里的“风车长廊”向北望去,人仿佛被水稻之海包围,时不时看到青黑色的大鱼在稻海中翻腾出朵朵浪花。这是记者在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看到的一方景观。
原来,这个“稻渔空间”是集有机水稻种植、稻蟹和稻鱼生态健康养殖、田间培训学校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今年3月广银米业公司联合区域内水稻种植加工企业、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贺兰广银稻渔产业化联合体后的成果。
“村上说要围绕企业发展休闲农业,租我们的房子改造成农耕文化观光区和农家乐,企业还要搞休闲采摘、稻渔养蟹,我们用土地入股,还有分红嘞!”四十里店村的村民胡月勤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喜人的消息。
地没变,有了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民的收入翻了番。去年,联合体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将区域内的3500亩土地探索示范“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94户农户共913亩土地以股份形式加入联合体,每亩耕地除按贺兰县土地租赁费标准年底发放保底红利800元外,根据赢利按股权比例每亩土地还可以获取二次分红30元。
政府搭台、主体唱戏。如今,贺兰稻渔产业化联合体“裁弯取直”,做成了模范。在“政府基金+联合体出资+银行配比性放贷+农业保险”模式的金融保障下,联合体开展了“金融、农资、农机、农技、质量追溯、粮食银行、O2O产品销售、农民培训”八个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增收致富。
今年,贺兰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100亩,在水稻不减产的基础上,实现“稻渔双赢”。以渔促稻,稻渔共生,基地全部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为零。这样,不仅每亩地为农户节约种植成本30元,还提高了土壤肥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地两用、还绿自然,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节本增效、增收致富的目的。
“生态养殖、绿色食品是行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的必然趋势,我们通过连接市场和农户,靠科技致富,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广银米业董事长赵建文说。
除此之外,联合体正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休闲农业等方面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