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骞
两万尾人工繁殖的澜沧裂腹鱼苗8月25日欢快地游进了澜沧江。李光华站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巴迪乡澜沧江畔看着这一幕,很是欣慰。
李光华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为了这一天,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了整整7年。
澜沧裂腹鱼,又名为面鱼、江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仅分布于澜沧江中上游水域,栖息于急流的江河中,主要以浮游生物、着生藻类等为食。
历史上,澜沧裂腹鱼是澜沧江中上游的主要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但由于澜沧裂腹鱼分布江段比较狭窄,加之过度捕捞等原因,澜沧裂腹鱼种质资源十分稀少,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2004年版)EN(濒危)等级。 2010年,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受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开展澜沧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3月20日,李光华团队首次突破了澜沧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第一批人工受精卵约15000粒,出苗约14000尾,受精率95.0%,孵化率96.8%。8月8日观测,鱼苗生长良好,全长3厘米至5.8厘米,体重1.2克至1.8克。
李光华说,经查阅文献,澜沧裂腹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属国内外首次。澜沧裂腹鱼人工繁殖成功,对开展澜沧裂腹鱼种质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