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瓶)栽银耳从接种到采收,约须35—42天。如条件适宜,管理得当,可采收2一3批,但主要产量在第一批。采收时用小刀从耳基基部整朵杀刈下,留下黄色耳基,让其再生。调怀的银耳,把黑色和黄色的蒂头剪去,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去杂质,然后捞起,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干制。晒干 采收时,如天气晴朗,银耳数量又不多,可将洗净的银耳摊在竹筛上,利用日光晒干。晒时要经常翻动,使干燥均匀、色自、朵形完整美观。烘干 如遇阴雨天,则应采用火力或电力烘干,最常用的烘干工具是:①焙笼 用竹蔑编织而成,圆倚形,高约90厘米,口径60厘米,中间有一托罩,安装在离笼口30厘米处,笼身用双层竹蔑编织而成,中间夹旧报纸,以利保温,用小电炉或木炭作热源。②烘干灶 生产规模较大的单位,必须建造砖木结构的烘干灶,用火力进行烘干。烘干灶全长8—10米,宽2米,整个结构分干燥室、散热管和排气设备三个部分。干燥室长5—7米,可放5—7架烘耳架。烘耳架角钢制或木制,长90厘米,宽180厘米,共分8层,层距20厘米,每层可放三块烘耳筛。烘耳筛长90厘米,宽60厘米,用竹片制成,不用铁制品,以免生锈影响银耳质量。为便于操作,在耳架上安装4个滑轮,干燥室地面再铺上两条钢轨。干燥室墙上开有4个20厘米见方的玻璃窗,窗内各挂一支温度计,以便定时进行观察了解干燥室的温度。散热管由两行竖立钢管组成,每行6根,每根粗16厘米,上端焊接在两根粗20厘米的横向钢管上,下端焊接在一块10厘米厚、4O厘米见方的钢板上。钢板盖在深60厘米、宽40厘米的火炕上。火炕离干燥室1米,炕墙外是烧火口,对面砌一个80厘米见方、高4米的烟囱与火炕相通。当烧火加温时,热气通过钢管进入干燥室,用来烘干银耳,煤烟则从烟囱排出。排气设备是一台10千瓦电动机带动的大型电风扇。电风扇安装在距散热管80厘米处,在电风扇附近的墙上,开一个50厘米见方鱼鳞片式的吸气孔,以增加通风量。电动机安装在灶外的墙边。为了排除烘于灶内的水分,干燥室上部设有排气层,在干燥室的另一端与下层相通,并在上方开一个80厘米见方的通风天窗,排出水蒸气。烘干时,将鲜耳摊放在烘耳筛上,送入干燥室,开始时温度掌握在35—45℃之间,并用电风扇吹风排湿,5—8小时后,耳片含水量降到30%左右时,可把温度提高到50—60℃,保持6—10小时,待耳片接近干燥只有耳基尚未于透时,可将温度降到30—45℃,直至烘干为止。银耳吸水性强,很容易吸湿回潮,经晒干或烘干的木耳,应立即分级装于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纸箱或木箱内,并存放在低温干燥处。要定期进行检查、翻晒,防止受潮发霉变质。中国农业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