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蕾期的生育特点
棉花蕾期指:从现蕾到开花这一段时间。一般从5月下旬到6月初开始,持续25~30天。棉花出苗后40天左右,当棉株上第一果枝第一果节上出现宽达3mm的三角形幼蕾时,称为现蕾。
蕾的出现标志着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仍然是营养生长占优势,以扩大营养体为主。此期棉株干物质积累不断增加,碳氮代谢由苗期的以氮代谢为主转为以碳代谢为中心。如肥水不足,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碳代谢不畅,营养体过小,易造成早衰。如氮素供应过多,会使过多的糖用于合成蛋白质,使营养体过旺徒长,田间郁闭,下部通风不良,致使中下部蕾大量脱落。蕾脱落后,使本来运向中下部果枝蕾的营养物质大量向上运输,进一步促使棉株疯长,形成恶性循环,保不住早蕾,座不住早铃,形成所谓的“高、大、空”。
蕾期的棉株长相为: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节密,果枝向四周平伸,着生角度较大,节间分布匀称,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如果株型松散,茎粗节稀,果枝向上生长,着生角度小,果枝细而果节长,叶片肥大,蕾少蕾小,属旺苗。若株型矮小,杆细株瘦,叶小蕾少,属弱苗。
二、田间管理
蕾期的管理任务是以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整枝、病虫害防治及化控技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做到壮而不疯,稳而不衰,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实现稳增花蕾。水肥地棉田以控为主,旱薄地以促为主。
(一)肥水施用
蕾期施肥既要满足壮棵的需要,又要防止过多引起徒长,做到稳施,巧施。
北方棉区,对于早熟或瘠薄棉田,在现蕾期施肥效果好;底肥充足和高密度棉田,蕾期要适当控制,一般不施速效氮肥,可在初花期重点施一次肥;中等肥力棉田可在盛蕾期或初花期一次追肥,也可在初蕾期和初花期分两次追肥;高产棉田,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蕾期可增施有机肥,对增产作用很大。
棉花蕾期需水量较大,北方棉区,蕾期雨水偏少,加之蒸发严重,适时适量浇水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一般棉田,为缓解“三夏”农活集中和夏种用水的矛盾,常在麦收前浇水;高产棉田为防止徒长,常推迟浇头水,可促进根系下扎,有利于增强棉株抗旱能力,但浇水时间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结合。
(二)中耕培土
蕾期中耕可起到抗旱保墒,消除杂草,促根下扎,控制徒长的作用。蕾期要求中耕3~4次,做到“雨后锄,浇后锄,有草锄”。中耕逐次加深,对旺长棉田应深锄,深可达10~14cm。封垄前,中耕结合培土,分次进行,雨季到来前结束。培土高度17cm左右为宜,培土的好处是:小旱能保墒,大旱利沟灌;天涝好排水,防止棉株倒伏,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抑制杂草生长等。
(三)整枝
1、去叶枝。当棉株现蕾后,能清楚的区分果枝和叶枝时,及时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打掉。叶枝的去留和叶枝去留的多少,要根据留苗密度而定。对于密度小或旱薄地,可以完全不整枝,等到叶枝长出1~2个果枝时,及时打顶即可;密度稍大的稳长棉田,可保留1~2个叶枝,到叶枝有1~2个果枝时再打顶;对于旺长趋势的棉田,可把叶枝全部去掉。去叶枝应灵活掌握,不可强求。一律在地头,缺苗断垄处,可保留1~2个叶枝,利用空间多结铃。
2、抹赘芽。主茎和果枝的叶腋里,常出一些只消耗养分,又影响通风透光的芽,称为赘芽,应及时去掉。抹赘芽要做到“芽不过指,枝不过寸,抹小抹了”。
3、去早蕾。对中早熟品种和播种偏早棉田,去除早期的早蕾后,利用棉株本身所具有的结铃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可有下列效应:一是减少伏前桃,可相应减少烂铃和僵瓣,并解决和减缓早衰。二是增加伏桃和早秋桃,使大量开花期与最佳结铃期相遇。三是增加内围和中部果枝结铃比例,增收霜前花。四是促进根系发育和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使棉株健壮生长。
去早蕾的方法很多,一般以棉株达6~7个果枝时进行。去掉基部2~3个果枝的全部花蕾的效果最佳。此措施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棉田进行,并增施花铃肥。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蕾期是棉花枯萎病发病高峰期。此病现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只有通过农业措施促进棉苗壮根壮棵,增加抵抗力,防止病菌侵染。如深耕土地,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等。
2、虫害。随着抗虫棉的种植,盲蝽蟓上升为主要害虫。这一阶段要密切监测棉田虫情变化,掌握主动,如发现嫩叶上出现黑点或褐斑,应及时喷药除治,力争不让雌成虫在棉株上产卵繁衍。
克蛉蝽(天津产)、硫丹、乐期苯、辛硫磷、马拉硫磷等农药当前对盲蝽蟓都有较好的防效,有机磷农药配合菊酯类农药效果更好。
(五)酌情化控
对于旺长棉田,于蕾期进行1~2次轻量化控,每次亩喷缩节安0.3~0.5克,可保持地上部稳长,促使根系健壮生长,有益于壮棵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