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土地的不合理使用及开发、大量偏施工业化肥、空气污染带来的酸雨危害、土地无休耕的超负荷等导致土壤严重退化。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耕作层有机质流失、重金属污染、中微量元素缺乏、有益菌群消退等等,导致了日常生活中人们身体健康的“隐性饥饿”和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追根溯源,土壤是万物之母,要恢复自然生态,先要恢复土壤生态。
土壤是由千万年来岩石风化再经过低等植物与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进化而来,自然界中的土壤pH值每降低0.1,大概需要几万年的时间,土壤团粒结构中的骨架硅铝酸盐解离也需要千年乃至万年。当前的土壤酸化表面看是pH值的下降,本质却是硅铝酸盐的迅速解离,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的坍塌。加之有机质缺乏,有益菌群衰退,土壤才变得干硬板结。
恢复土壤生态,应先恢复其框架结构。土壤是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如果用放大镜放大,每个团粒结构就相当于我们居住的房屋一样,是有一定空间的。在这空间里,有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各种微生物。像建房子一样,首先要打好地基,然后再建房屋骨架,随后建围墙封顶,最后是安好门窗和装修。
在土壤中,pH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像人类的血压,要维持在稳定的水平。所以稳定土壤pH值就是建造房屋的第一步,打好地基。土壤骨架就是硅铝酸盐,酸化土壤里,坍塌的硅铝酸盐仅留下金属铝离子,而硅酸却随着水分流失。而三价铝离子可对作物造成多种无法逆转的损害。所以补充硅元素,重新构建硅铝平衡是恢复土壤结构的第二步。这就需要优质的硅肥,水溶性太好的硅易流失,所以缓释硅肥是首选。增加土壤有机质是第三步,给土壤的“围墙封顶”。有机质丰富且pH值适宜,有益微生物自然会再次繁殖,地下菌群也会恢复平衡。各种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腐植酸肥都属于有机质。最后一步就是合理使用元素肥料,包括复合肥以及中微量元素。随着水肥一体化的普及,现代农业生产已掌握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科学使用元素肥料已经变得非常普及。
(顾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