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硼缺乏症状发生在顶梢生长点、幼叶、块根茎,或果实等生长发育中的组织其症状因作物而异,综言之:
(1)顶梢的生长点和心叶生长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坏死,刺激侧芽生长(部分侧芽亦随即坏死)而呈丛生或簇生状。
(2)叶片畸形,变厚易碎或皱缩卷曲,有些作物则兼有叶脉间黄化症状。
(3)叶柄或茎增厚变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状坏疽。
(4)块根或块茎内木栓化或黑心。
(5)缺硼抑制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发育而影响授粉,造成严重落花或落果。
(6)果实畸形,发育缓慢,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状,果皮增厚,果汁率低,种子发育不良。
如小麦缺硼发生“不稔症”前期无明显症状,抽穗后因雄蕊发育障碍,花药空瘪,花粉败育不能完成正常受粉而不实;玉米缺硼上部叶片发生不规则的褪绿白斑或条斑,果穗畸形,行列不齐,着粒稀疏,籽粒基部常有带状褐疤;大豆缺硼幼苗顶芽下卷,枯萎死亡,腋芽抽发畸形,老叶粗糙增厚;花生缺硼果针萎缩,少数入土的荚果多为秕果;向日葵缺硼顶芽受损,腋芽萌发,叶片皱缩,主脉偏向一边,花盘形小,失去岁、随太阳转向的能力,空壳,秕粒多;马铃薯生长点及分枝尖端死亡,节间短,侧芽丛生,老叶粗糙增厚,叶缘卷曲,块茎小,畸形,内部出现褐色或棕色物质;柑橘缺硼叶片黄化、枯梢,有称黄叶“枯梢病”,叶脉变粗,表皮爆裂,落果严重,果实表面凹凸不平,皮厚,果实坚硬无汁,形小坚硬,称“石果病”;苹果缺硼新梢顶端萎缩,甚至枯死,细弱侧枝多量发生,类似“小叶症”,幼果表面水浸状褐斑,坏死,干缩硬化,凹陷,龟裂,称缩果病;蔬菜作物缺硼普遍,按主要症状归类:一是生长点萎缩死亡,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多见于菠菜、实用甜菜、结球白菜等。二是茎叶及叶柄开裂、粗短、硬脆。如芹菜的裂茎病,老叶叶柄出现多量裂纹裂口;番茄叶柄及叶片主脉硬化,变脆。三是根菜类肉质根内部组织坏死变褐,木栓化,如萝卜等褐心病,也称褐色心腐病。四是果皮、果肉坏死木栓化,如黄瓜果实木栓化开裂、番茄表皮龟裂等。
(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雨量丰富地区的河床地、石砾地、砂质土或红壤等,因长期淋洗作用使土壤中硼含量极低,作物容易硼。
(2)酸碱度高的石灰质土壤,硼易被固定,有效性低,而引起作物缺硼。
(3)干旱时,硼在土壤中的移动和作物的吸收均受阻,更易发生缺硼。
(4)偏施氮肥加重缺硼。
(5)种植敏感作物。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果蔬作物缺硼一般较大田作物多。大田作物中油菜、甜菜、向日葵、芝麻、棉花;果蔬作物中的柑橘、苹果、葡萄及甘蓝、大白菜、芹菜对硼敏感。禾本科作物除麦子、玉米外一般对硼不敏感。
(三)诊断
1.诊断形态 如上所述,缺硼形态症状多样,比较复杂,重点应注意;
(1)顶端组织的变异,如顶芽畸形萎缩、死亡,腋芽异常抽发。
(2)叶片(包括叶柄)形态质地变化,如叶片变厚,叶柄变粗、变硬、变脆、开裂等。
(3)结实器官变化,如蕾花异常脱落,花粉发育不良,不实等。
2.植株分析诊断
叶片全硼能很好反映植株碰营养状况,一般作物成熟叶片含硼<15~20毫克/千克可能缺乏,20~100毫克/千克适量或正常,但作物之间有较大差异,通常双子叶植物含硼大于单子叶植物。棉花(叶)<15~20毫克/千克缺乏,20~60毫克/千克正常;油菜(叶)<8~10毫克/千克缺乏,10~30毫克/千克正常;甜菜(中部叶片)、芹菜(嫩叶)、黄瓜(中部叶片)<20毫克/千克缺乏,30~100毫克/千克正常;水稻极大、小麦(苗期植株)<2~5毫克/千克缺乏,5~10毫克/千克正常,Ca/B比也能反映作物的硼营养,油菜(薹期)Ca/B>200时缺硼,50~200时正常,甜菜、大豆分别>100及50是缺硼。
3.土壤诊断
一般以热水溶性硼0.5毫克/千克为指标,适量为0.5~1.0毫克/千克,丰富或过量为>1.0毫克/千克,不同作物的临界值:棉花严重缺硼<0.2毫克/千克,轻度缺棚0.25~0.5毫克/千克;甜菜临界为0.75毫克/千克;水稻、麦类等禾谷类作物为0.1毫克/千克。但土壤质地、pH对临界值有效显著的影响,砂土临界值低于黏土,酸性土低于碱性土。
(四)防治
(1)因土种植,选用耐性品种。基于不同作物品种多缺硼忍耐存在较大差异,在通常发生缺硼地区少种或不种敏感作物,或选用耐性品种一减少损失。
(2)土壤施用硼肥。用作硼肥的有硼砂、硼酸、硼矿泥等,但以硼砂常用。一般用量大田作物7.5~15千克/公顷,需硼量大的如甜菜22.5~30千克/公顷,拌泥或对水浇施,喷施用0.1%~0.2%硼砂液,用量每公顷750~1500克;果木按树施用,每树50~100克。由于一般作物含硼适宜范围狭窄,适量与过剩界限接近,极易过量,所以用量要严格控制;其实是硼砂溶解慢,应先用温热水促溶,再对足水量施用。
(3)干旱季节,注意灌溉。
(4)酸碱度高的土壤采用生理酸性的肥料,如硫铵等,以降低根圈pH,而提高硼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