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贮藏高水分小麦

2018-12-30 18:44:12浏览:2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属东亚季风区,又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区;在我国的储粮生态区域中,我省属第五区为中温、高湿储粮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属东亚季风区,又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区;在我国的储粮生态区域中,我省属第五区为中温、高湿储粮区,夏季是高温,高温不利粮油储存。随着粮食市场收购主体的多元化,来粮食情况趋于复杂,特别是近年来粮食市场不断变化,不可避免地有部分高水分小麦收购入库,原因是夏粮收购季节多为阴雨潮湿天气,再加上农民从田间利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以后未经处理就直接销售,同时粮食企业为抢抓新麦粮源,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得已而收购部分高水分小麦入库,这就给储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既能实现市场、效益的双赢,又能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笔者探索出偏高水分小麦储存安全(必须吸附平衡)的经验。

一、偏高水分小麦入库的同时适时进行机械通风,排除偏高水分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积热,同时进行降水和平衡水分,入库结束后立即埋好测温电缆并平整粮面,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降水,待粮堆低层1.5米厚的粮食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采取吸出式的方法将上层1.5米厚的粮食水分也降到安全水分以内,并在粮面铺上塑料布,塑料布四周距墙1.5米,采取吸出和压入两种方法将粮堆四周1.5米厚的粮食水分也降到安全水分以内,进行熏蒸杀虫(可以密闭25—30天),放气后进行通风除异味和降温处理,使平均粮温不高于且低于气温3度,最高粮温不超过日高气温3度,达到安全储存。

二、`对于新入库的偏高水分小麦,在不通风(水分不平衡)情况下,会造成局部温度明显升高,当粮食热容量较低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理论与实践表明,当粮食局部发热时,从发热的中心部经传到1.5米处需要10天,传到2米处需要20天,传到2.5米处需要30天。因此,对新入库、水分分布不均匀的小麦适当增加粮情检测点,以便及时发现热中心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通风降温(粮温高于气温6度)、降水(粮粒之间水分差异大时,通过水分吸附和解吸达到水分平衡)、降温(平衡相对湿度),抑制有害生物危害,减少储蓄过程中的重量与质量损失,确保储存安全。

三、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四阶级通风就仓干燥。通风前门窗全部打开,使气流畅通,保证粮堆内湿热空气上升排出粮面(利用生石灰进行吸湿,效果更好)及时与外界空气交换,防止在粮层表面结露,同时勤踏仓深翻粮面,通风时限以粮堆各层水分达到安全标准且基本平衡为准。理论与实践表明:第一阶段6月至7月中旬,边入仓边压入式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中发热、霉变、窝状发热、结顶、挂壁等现象,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利用白天高温低湿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或通风升温粮温,以加快粮食降水速率,同时也可以采取间歇式通风(效果更佳);第三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中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采用下行吸出式通风降水(粮堆表层的水分降至安全水分)、降温(粮堆平均温度大于当时气温6度);第四阶段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季节交换期,根据具体粮情情况,选择白天或夜间低温时机采取下行吸出式机械通风,对整仓进行均衡降温处理。经过四阶段通风处理,达到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能保持原粮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同时,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甘薯加工护色工艺

上一篇:

小麦化学保藏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