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种或几种必需营养元素不足时,按作物需要量来说,最缺的是那一种养分就是最小养分。这种最小养分是会影响作物生长和限制产量的,当最小养分增加到满足作物需要以后,原来是最小养分的元素就被另一种含量最少的元素所代替,出现新的最小养分,最小养分并非一成不变。
施肥实践证明,土壤养分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养分不平衡才是定期的。要不断发现施肥中的新问题,通过科学施肥,不断地解决,从而提高产量。
补充最小养分要强调针对性,最小养分可以是氮、磷、钾元素,也可以是微量元素,因此,施肥要有针对性。补充最小养分以外的养分,对增产是没有作用的,反而会降低其利用率,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土壤缺磷的情况下,增施氮肥是不可能提高产量的,而只能降低氮肥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例如,有的玉米出现“白苗病”,经过施锌肥后病症消失,这说明最小养分是锌。有的土壤因有效硼含量低,小麦发生不稔症,通过施硼肥,小麦产量明显提高,这也说明最小养分是硼。
用贮水桶进行图解,木桶是由代表不同养分含量的木板组成的。贮水量的多少,即水平面的高低表示作物产量的高低,也就是说,作物产量的高低取决于表示最小养分的最短木板的高度。先把短的补上,水就多装了,不断把木桶做高做大,产量才能越来越高。因此首先抓住最“短”的制约因素,即所谓木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