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杧果小穴壳蒂腐病又称为白腐病,是杧果贮运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外均有发生报道,广东报道贮藏期该病的病果率达10%—40%。
分 布
症 状 该病常见的症状有3种:(1)蒂腐型。发病初期果蒂处呈暗黄色、水渍状。病菌在常温下扩展快,全果腐烂一半时病果已出现大量的小黑粒。病部后转成浅褐色至黄褐色,果皮下凹,果内不液化,全果腐烂后在小黑粒上常出现大量深灰绿色的菌丝体。(2)皮斑型。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初时病斑浅褐色、下凹、圆形,后逐渐扩展,中央出现小黑粒。其上长出灰绿色的菌丝体。(3)端腐型。果端部出现水渍状、暗黑色的病斑,扩展快,常发生于贮藏后期。
病 原 病原菌为Dothiorella dominicana Cif.。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小穴壳属。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大多4—6个,集生在子座内,极少单生,直径100—125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14—23微米×4—6微米。
发病规律 最适本病发生的温度为25—32℃。结果期台风暴雨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采收时留短果柄并及时进行采后处理的果实发病较轻,不留果柄、采后不及时处理的果实发病较重
浸染循环
防治方法
(1)采后尽快用52℃、1000毫克/升苯来特药液泡果5分钟。
(2)其余防治措施可参照果焦腐病的相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