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及症状
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illae (Desmazieres) Magn,有性阶段为Diplocarpon earliana (Ellet EV.) Wolf属子囊菌亚门,分生孢子盘在叶面散生或聚生。叶枯病主要在春秋发病。侵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毫米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长出黑色小粒点,叶柄或果梗发病后,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而易折断。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生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物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并由带病种苗进行中远距离传播。本病为低温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侵染发病。肥足苗壮发病轻,缺肥苗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注意清园,及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传染源。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但不要过多施用氮肥。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于秋季降温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苯菌灵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布,隔7~10天喷1次都有好的防病效果,而且还能兼治其他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