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又名枣步曲。 普遍发生在中国枣产区。主要为害枣树,野生的酸枣上也有发生。大发生的年份,枣树叶被吃光之后,可以转移到其他果树如苹果、梨上为害。
为害特点幼虫爬行时,身体呈“弓”形匍匐前进,故称“弓腰虫”或“步曲虫”。幼虫为害幼芽、叶片,后期转食花蕾。常将叶片吃成大大小小的缺刻,严重发生时可将枣树叶片,花蕾食光,使枣树大幅度减产或绝产。其寄主种类繁多,是我国各枣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6-20mm,身体肥胖,无翅全体鼠灰色 ,体上蜜生灰色鳞毛。触角丝状,有胸足3对,腹部末端具灰色绒毛一丛。雄蛾体长10-15mm,翅展约25-30mm,体生灰褐色鳞毛。触角羽毛状,褐色,前翅有黑色波状横纹两条,后翅有波状横纹一条,其内有黑色斑点一个。
卵:扁圆形,径长0.8-1mm,初产时灰绿色,孵化前变为黑灰色,卵中央呈现凹陷时即将孵化。
幼虫:幼虫共分5龄,要经4次脱皮。第一龄和第五龄各10天左右,第二至四龄共10天。一龄:初孵化时体长2mm,头大,体黑色,全身有6条环状白色横纹,行动活泼。二龄:初脱皮体长5mm,头大,色黄有黑点,体灰色,出现白色横纹8条,环状纹仍未消失,但已褪为黄白色。三龄:初脱皮体长11mm,全身有黄黑,灰3色断续纵纹若干条,头部小于胸部,头顶有黑色点。头胸接近处为黄白色环状纹,各节与深灰色的环纹,气门已明显。行动敏捷,食量增加。四龄:初脱皮体长17mm,头部比身体细小,淡黄色,生有黑点和刺毛,体有光泽,气门线为纵行黄色宽条纹,体背及体侧均杂生黄、灰、黑 断续条纹,各节生有黑点。五龄:初脱皮体长28mm,老熟幼虫体长46mm,最大长51mm。头部灰黄色,密生黑色斑点,体背及侧面均为灰、黄、黑三色间杂的纵条纹。灰色纵条较宽,背色深,腹面色浅。气孔呈一黑色圆点,周围黄色。胸足3对,黄色,密布黑色小点,腹足及臀足各一对,为灰黄色,也密布黑色小点。个体间有的色深些,有的色浅些。
蛹:纺锤形,雄蛹长16mm,雌蛹长约17mm。初为红色,后变枣红色。
生活史及习性枣尺蠖1年发生1代,有少数个体两年发生1代。以蛹分散在树冠下深3~15厘米土中越冬,靠近树干基部比较集中。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末期为5月上旬,全部羽化期达60天左右。气温高的晴天则出土羽化多,气温低的阴天或降雨时则出土少。雌蛾羽化时先在土表潜伏,傍晚大量出土上树,雄蛾趋光性强,晚间雄蛾飞翔寻找雌蛾交尾。次日开始产卵,2~3日内是产卵高峰。卵多产在枝权粗皮裂缝内,几十粒至数百粒排列成片状或不规则块状。每雌蛾产卵量在1000~1200粒左右,卵期内10~25天。枣芽萌发时约4月中旬开始孵化,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末期在5月下旬,全部孵化期达50天左右。幼虫为害期在4~6月,以5月间最烈,因嫩芽被害影响最大。
幼虫性喜散居,爬行迅速,并能吐丝,1~2龄幼虫爬过的地方即留下虫丝,故嫩芽受丝缠绕难以生长。幼虫的食量随虫龄增长而增加,食量愈大,为害愈烈。幼虫有假死性,遇惊扰即吐丝下垂。幼龄幼虫常借风力垂丝传播,扩散蔓延。幼虫老熟后即入土化蛹越冬,5月中、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全都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 阻止雌蛾上树产卵。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0厘米处绑一条1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接头相搭3~4厘米,接头处用书钉或枣刺钉牢,随即取湿土在树干基部培起稍隆起的土堆,将塑料带的下沿压砖塑料薄膜带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绑完。为了防止产在树下的卵孵化后,小幼虫上树,在塑料带的上沿或下沿需涂上粘虫药带,全期要涂粘虫药带2次,三月下旬至四月初及四月中旬各进行1次。制法是黄油10份,机油5份,药剂1份。可使用的药剂有杀螟松或敌杀死或杀灭菊酯等。也可在塑料带下部绑一圈草绳,诱集雌蛾在草绳缝隙产卵,至卵接近孵化期时,将草绳解下烧掉。全部幼虫孵化期更换和收回草绳3次。主要技术要点是,要使塑料薄膜药带或草绳带在成虫羽化全期到幼虫孵化期长达60多天的时间内,全期发挥作用。大面积实施此项措施,一般可减少虫量80%~90%。
2、 秋季或初春(最迟不得晚于3月中旬)在树干周围1米范围内,深3~10厘米处,组织人力挖越冬蛹。
3、 树上喷药防治。需在虫卵绝大部分孵化,幼虫绝大部分在3龄前施用药剂。具体时间是在成虫高峰期后约27~30天,对抗药性强的枣尺蠖和发生量大时,可采用2.5%溴氰菊酯6000倍,20%杀灭菊酯10000倍等。一般情况下可用75%辛硫磷乳剂3000倍,90%敌百虫1000倍,50%敌敌畏800~1000倍,青虫菌1000倍。
4、 也可以喷抗脱皮激素:在卵期喷布20%灭幼脲一号胶悬剂5000倍液,可有效地抑制卵孵化,并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