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大棚栽培日益普及,栽培树种、品种、栽植密度、树形及树体结构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将大棚果树树体结构的调整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密度
若桃、李、杏等果树进行大棚栽培,一般1个大棚内栽植1-2个品种。适宜的株、行距为l米×1.5米,每亩栽440株。如此栽培,棚内植株的树冠通风、透光良好,树体中无效枝较少,果实品质优。
二、整理树形
目前,一些大棚栽培的桃、杏、李果树的树形多采取自由纺锤形或圆柱形。生产中常存在棚内全部树的高度一致,大棚内后半部分的树见到阳光少;果农舍不得去掉与中心干粗度相近的已形成竞争枝的大枝;果实采收后对各主枝、分枝不重短截,甚至不短截,任其生长;主枝数量过多且交叉重叠密集,造成树冠过早郁闭,结果部位迅速外移;树体高度及树冠冠径未得到及时控制。树冠北半部的挂果,着色不佳且不能按时成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在冬季修剪时,对树形和树体结构加以调整。对树形为自由纺锤形或圆柱形的树,应按照留一个中心干,并在中心干上,向各方生长上下交错着生10-15个主枝,主枝和中心干的粗度之差应稍大些,主枝角度按开张的原则调整树体结构,修整树形。
三、修剪
果树生长时期应经常进行疏梢、摘心,严格控制树体高度和树冠冠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树体高度应调整成南低北高的状态,使北半部的树冠也能得到阳光。每年采果后对果树修剪时,坚持对主枝留10-15厘米长,进行重短截;疏除重叠、交叉、过密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