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缩果病,是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枣缩果病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椿象等所引起的伤口传病。一般于8月中下旬枣果变白至着色时发病。当气温在26-28度时,一旦遇到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天气,此病就容易暴发成灾。缩果病以点、片发生较多为特点,一片枣园往往有几株树发病严重,一株枣树又往往有几个枝条发病严重等现象。
一、发病症状:
被浸害的果实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叶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味苦,不堪食用。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缩小,于成熟前脱落。
二、防治技术:
1、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合理间作,忌间作高秆作物,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适量坐果,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力。
2、清洁果园,铲除菌源。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枣园病果烂果,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枣树萌芽前全园喷布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合理喷药。根据气温和降雨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第一次药,间隔10天左右再喷2至3次药,枣果采收前10至15天是防治关键期。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有:细菌性缩果病可用农用链霉素70至140单位/ml,土霉素140至210单位/ ml,卡那霉素140单位/ ml;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据试验,在发病高峰前喷50%枣缩果宁1号可湿性粉剂600倍,防效明显。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雾点要细,使果面全部着药,遇雨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