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白粉病又称弯脖子或者花脸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该病造成幼果大量脱落,果实畸形,并严重影响翌年新梢的抽生和花芽形成,进而影响山楂的质量和产量。防治方法为:
加强管理 加强以土肥水为基础的综合管理,防止山楂园土壤过分干旱,不偏施氮肥,合理疏花、疏果、疏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彻底清园 果园秋季落叶后,彻底清除山楂园的落叶、枯枝和病果,并集中烧毁或结合施肥深埋。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是大棚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秋冬大棚草莓生态环境正符合白粉病菌发生和侵染的条件。如果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十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治措施为: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无菌的草莓种苗,控制病源发生。②实行轮作。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最有效的措施,旱地轮作以安排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小麦为好,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安排轮作。③清洁田园。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到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基数。④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生态防治
调控棚室湿度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应加强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在不影响草莓生长的条件下,尽可能延长通风时间。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同时能显著抑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2次,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一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防治,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温室湿度高时,可选用药剂熏蒸,效果更好。
药剂防治 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多,喷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1~2次0.3度石硫合剂,或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间隔15~2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