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由甘河农场引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垄密栽培技术,在大豆三垄栽培的基础上,结合深耕深松、合理密植,经广大职工实践和科技工作者认真研究改进完善总结而成,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适合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大豆产区实现大豆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经过二年的科学试验,使大豆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最高达250斤。一、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优点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深松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加大密度增强群体效益,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害。消化、吸收三垄栽培技术优点,使植株群体分布合理,绿色面积大,群体光合作用效益高,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便于管理的特点。二、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增产机理(一)试验表明,作物产量与单位面积上截获光能呈正相关,大豆获得高产的理想种植方式是合理的相等株行距,株距之间竞争最小,而且提供了接受最大辐射光能的冠层。因此,高产的田间分布是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应当缩小,行内之间的距离应当加大。大豆大垄密种植的理论基础是:增加密度以提高光合效率,缩小行距以保证植株分布均匀,使株行距尽量相等;选用的品种应是半矮杆的抗倒伏品种,保证高产的实现。(二)增产机理1.提高光能利用率。首先是增加了叶面积。在开花期、结荚期,大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增加叶面积、持续长时间的绿色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效益的重要条件,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其次是改善了光的分布,由于大垄密使植株分布得更均匀,克服了垄三栽培大行距、小株距的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因而单株受光更均匀,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光合面积增加和光分布合理是大垄密高产重要生理原因。再次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根瘤与根瘤质量,由于增加密度,虽然单株根瘤数与重量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根瘤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均增加与密度呈正相关,干重除结荚期外也呈正相关趋势。2.增加了干物质重量。随着密度增加,尽管单株的干重下降,但在不发生严重倒伏的情形下,单位群体的干重呈增加趋势。三、大垄密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要求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无污染、无石块、适宜机械耕作的土地。土层厚大片平地或缓坡地,前茬最好为玉米,马铃薯或小麦,不施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2、整地:要求秋整地,秋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耙平,达到地表平整无堑沟、无土块。(二)品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和市场需要选择脂肪含量大于21%,蛋白质大于38%,品种特性为秆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叶片收敛双高品种。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精选机选种或人工精选,清除杂质,纯度达到99%,净度达99%,发芽率达95%以上。3、种子处理:大豆种子播前必须全部用种衣剂包衣(按产品说明操作)。(三)施肥深窄密栽培技术要实现高产,必须增加肥料的合理投入,化肥采用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要比三垄栽培法增加15%,必须做到深施或分层施肥。1、种肥:二铵6—7公斤/亩,尿素4—5公斤/亩,钾肥3—4公斤/亩。用精量点播机分层施肥。2、追肥亩用尿素500克+磷酸=氢钾100克对水40公斤,在大豆开花初期,结荚初期各进行一次叶面喷施。(四)播种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其他地区随地区而异。播种期因地治宜,大兴安岭岭北在5月5日—5月15日为宜。2、播法:在三垄栽培基础上,进行缩垄增行,由原来两垄四行改变为一垄六行。垄距由原来65cm的两垄改为1.30cm一垄,垄上三行、行内为双苗眼,进行精量点播,边行要适当密一点,中间行适当稀一点。3、播深:播后要及时镇压,镇压后3—5cm。4、播量与密度亩播量6—7公斤,亩保苗3.0—3.3万株。5、播种质量播种均无断条,覆土均匀、不露籽、及时镇压。(五)大垄密优点1、大豆封垄早,土壤水份不易蒸发,水份利用率高。2、封垄后,光照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3、土壤保墒,增产。(六)田间管理1、深松:当大豆拱土时,全田真叶出土50%,进行耥蒙头土,蒙头土深度1—2cm,深耥重耢。2、第一次中耕应在大豆出现1—3片复叶时进行。增温,又提墒。3、拔大草:后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大草。(七)化学除草(1)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60—200毫升+70%赛克津可湿性剂20—40克,兑水200公斤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播后苗前3—5天喷施,或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60—200毫升+豆磺隆4克兑水150公斤。(2)苗后施药:在大豆3—5片复叶,杂草2—4叶期进行。1、拿扑净100—120毫升+氟磺胺草醚80—100毫升。2、拿扑净100—120毫升+氟磺胺草醚80—100毫升+杂草焚50—80毫升。(八)收获1、人工收割:落叶达到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获:叶片全都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2、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一般为5—6cm,收获损失率小于3%,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清洁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