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冬大豆栽培技术

2018-12-31 00:00:01浏览:9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选择良种种植冬大豆要选择直立生长,抗病抗倒伏,耐荫蔽、耐瘠性、耐肥水性好,生育期短的高产品种,如中品661等。2.适时播
1.选择良种

种植冬大豆要选择直立生长,抗病抗倒伏,耐荫蔽、耐瘠性、耐肥水性好,生育期短的高产品种,如中品661等。

2.适时播种

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冬大豆的生育期在110天左右,我省应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播种,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得栽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合理施肥,适时追肥

基肥是保证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还能使种子早出苗,出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可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追肥可在初花期施尿素3~5千克/亩;结荚期每亩可用2%的过磷酸钙与0.05%的钼酸铵溶液均混后喷于叶面,或用0.1%硼砂液作叶面喷洒,以提高籽粒的饱满。

4.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

(1)苗期 出苗后及时调查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或移苗移栽,确保全苗。苗期应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对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田块,可于豆苗4~6片真叶时,于晴天上午摘除植株生长点,或者在5~8真叶时采用多效唑、缩节安等控制冬大豆的徒长,提高有效荚数和籽粒的饱满度。到花荚期封垄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起到松土、保墒、培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瘤菌生长,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苗期大豆害虫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在没有药剂拌种的地块发生地下害虫为害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0毫升兑水50千克盆施幼苗根部。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2)花荚期 包括开花和结荚两个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植株生长发育最快,茎叶生长和花荚形成都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而减产。这一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粒数。

水分过多,植株徒长,植株冠层和土壤通风透光不良,造成落花落荚,甚至倒伏。长时间缺水会抑制花芽分化、落花落荚。水分供应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当田间含水量较大,植株有徒长趋势时,为防止植株徒长,提高成荚率,可喷施多效唑或三碘苯酸钾进行化学调控。

一般肥力田块在初花每亩追肥尿素5~7.5千克,对增光保荚提高产量效果明显。在土壤肥力较高,植株繁茂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3)鼓粒期 这一时期从豆粒开始鼓起至达到最大体积和重量止,植株外观已定型,以生殖生长为主,植株体内有机营养物质大量向籽粒转移。该阶段的主攻目标是保荚、增粒、促饱满。鼓粒初期,如发现营养不良所致的早衰现象,要及时叶面喷肥。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对叶面喷雾,加入0.3%的洗衣粉作展着剂效果更佳。鼓粒前期遇干旱,灌“鼓粒水”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鼓粒后期须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鼓粒期主要病虫害为紫斑病、灰斑病、食心虫等。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两次。大豆食心幼虫孵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每亩2千克喷粉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施药重点是中上部豆荚。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菱角的贮藏方法与技术

上一篇:

作物也怕热防御有四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