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二化螟

2018-12-31 00:19:33浏览:7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学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

学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近年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形态特征 成蛾 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低于4龄期幼虫多在翌年土温高于7℃时钻进上面

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秆,3龄后转株为害。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

防治方法 (1)做好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2)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冬作物,晚熟小麦、大麦、油菜、留种绿肥要注意安排在虫源少的晚稻田中,可减少越冬的基数。对稻草中含虫多的要及早处理,也可把基部10—15cm先切除烧毁。灌水杀蛹,即在二化螟初蛹期采用烤、搁田或灌浅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经3—4天,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被灌死。(3)选育、种植耐水稻螟虫的品种,根据种群动态模型用药防治。在二化螟一代多发型地区,要做到狠治一代;在1

—3代为害重地区,采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巧治3代。第一代以打枯鞘团为主,第二代挑治迟熟早稻、单季杂交稻、中稻。第三代主防杂交双季稻和早栽连作晚稻田的螟虫。生产上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丛率5%一8%或早稻每667m2有中心为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一1.5%或晚稻为害团高于100个时,每667m2应马上用80%杀虫单粉剂35—40g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ml、50%杀螟松乳油50一100ml、90%晶体敌百虫100—2008对水75—

100kg喷雾、喷洒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3000—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也可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30ml或20%三陛磷乳油100ml,对水50一75kg喷雾或对水200—250kg泼浇。也可对水400kg进行大水量泼浇,此外还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ml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kg拌湿润细干土20kg制成药土,撒施在稻苗上,保持3—5cm浅水层持续3—5天可提高防效。此外把杀虫双制成大粒剂,改过去常规喷雾为浸秧田,采用带药漂浮载体防治法能提高防效。杀虫双防治二化螟还可兼治大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对大龄幼虫杀伤力高、施药适期弹性大,但要注意防止家蚕中毒。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红葡萄品种--BlauerWildbacher

上一篇:

红葡萄品种--Chambourcin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