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发现玉米螟发生危害初期在7月初,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受虫蛀的植株(母本)的茎叶、果穗都会严重阻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水分和养分的传输一旦受阻,则会造成种子子粒干物质的积累受阻,致使子粒灌浆不实、千粒重下降、色泽差、植株早衰。父本茎叶被虫蛀后,会使雄穗水分、养分传输受阻而发育不良,雄穗分枝败育严重,花粉生活力减弱,花粉量减少。另外虫蛀于雄穗,则会直接蛀断雄穗,使传粉不良,或丧失散粉能力。传统的玉米螟防治方法是采用3911毒砂防治,在大喇叭口期进行灌心。这种防治方法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缺点很多,一是毒砂的配置不好掌握;二是不易抓住防治最佳时间;三是遇雨药效丧失,达不到防治效果;四是3911毒性大,不安全。3911防治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治本必须消灭玉米螟的虫源,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1.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和越冬方式,采取秋翻冬灌,秋天玉米螟是以幼虫或蛹在玉米、油葵的茎秆中越冬,秋翻冬灌时破坏玉米螟的生活环境,起到杀虫效果。2.在春季一代玉米螟羽化前要及早销毁养畜产留下的玉米秆,杀虫灭虫是破坏玉米螟的生活环境,起到杀虫效果。3.在春季一代玉米螟羽化前要及早销毁养畜产留下的玉米秆,杀虫灭虫源。4.在玉米螟羽化期用振频式紫光灯诱杀成虫。如果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和呋喃丹灌心防治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玉米螟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是防止玉米制种的后期脱水脱肥和授粉的影响,达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