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名 Tenebroides mauritanicus (Linnaeus)鞘翅目,谷盗科。别名米蛀虫、乌壳虫。分布中国及世界各地。
寄 主 禾谷类、豆类、油料、药材、干果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大米、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胚部,失去发芽率,破坏包装物,造成其他仓库害虫入侵。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5—11mm,扁长椭圆形,深褐色至漆黑色,具光泽。头略呈三角形,前伸,额稍凹,上唇、下唇前缘两侧具黄褐色毛,上颚发达,触角11节棍棒状,末端3节向一侧扩展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胸、翅脉之间颈状连接,鞘翅长是宽的2倍,每1鞘翅上具7条纵刻点行。卵长1.5—2mm,椭圆形细长,一端略膨大,乳白色。末龄幼虫体长18—21mm,头黑褐色,体灰白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中央分开,中后胸背板各具黑褐色圆斑1对,腹部后半部粗大,尾端具黑褐色钳状臀叉1对,臀板黑褐色。蛹长8—9mm扁平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生活习性 温带、热带地区年生2—3代,多以成虫,少数以幼虫潜伏在仓库的各种缝隙或粮包褶缝中越冬。翌年3—4月间越冬成虫产卵,越冬幼虫化蛹后于5—6月间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长达1—2年,每雌产卵500—1000粒,产卵期2—14个月,卵单产或成块,卵常混入碎屑或缝隙中。成虫、幼虫性凶猛,经常自相残杀或捕食其他仓虫。喜在阴暗处、粮堆底层活动,幼虫耐饥力、抗寒性强。在4.4—10℃条件下,成虫耐饥148天,幼虫耐饥2年。幼虫4—6龄或7—8龄,老熟后蛀入木板内或粮粒间或包装物折缝处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