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焦斑病

2018-12-31 05:24:10浏览:87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 又称花生早斑病、叶焦病、枯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楔形或半圆形,由黄变褐,边缘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变灰

症状 又称花生早斑病、叶焦病、枯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楔形或半圆形,由黄变褐,边缘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变灰褐、枯死破裂,状如焦灼,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叶片中部病斑初与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后扩大成近圆形褐斑。该病常与叶斑病混生,有明显胡麻斑状。在焦斑病病斑内有黑斑病或褐斑病或褐斑病、锈病斑点。茎及叶柄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上生病菌的子囊壳。急性发作可造成整叶黑褐色枯死。

病原 Leptosphaerulina crassiasca (Sechet) Jackson & Bell. 称落 花生小光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散生在寄主表皮内,后露出,褐色,近球形,壁厚,孔口有短乳状突起。子囊初无色透明,近卵圆形,成熟时黄褐色,大小56-87013328-35(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浅褐色,具1-2个纵隔和3-4个横隔,隔膜处缢缩,大小22-37×10-1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

越冬或越夏,遇适宜条件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病斑上产生新的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生长温限8-35℃,最适28℃,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田间湿度大、土壤贫瘠、偏施氮肥发病重。黑斑病、锈病等发生重,焦斑病发生也重。太平红、合浦751、粤油551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如福矮50、湛花16、汕油13等。(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施草木灰。(3)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播种密度不宜过大。(4)药剂防治参见花生叶斑病。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芝麻叶斑病

上一篇:

花生黄化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