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Locusta migratoria L. ph.solitaria直翅目,蝗总科。别名 散居型亚洲飞蝗、蝗虫、蚂蚱、青头郎。分布在我国偏北地区,东起黑龙江、吉林,东径110。以西逐渐增多,西至内蒙古、新疆。
寄主 各种蔬菜及农作物、牧草等。
为害特点 成虫及若虫食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一53mm,头、胸及后足腿节绿色,余为褐色;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作弧形隆起。卵长约6mm,宽约1.3mm,长椭圆形,中间略弯,后端较粗,具一圈微孔(受精孔)。初产浅黄至肉红色,发育过程中吸水长大呈淡灰黄色。卵粒倾斜排列成卵块,包裹在胶囊之中。若虫称为蝗蛹,共5龄:1龄若虫触角13—14节,翅芽不明显;2龄若虫触角18—19节,前胸背板后缘开始向后拱出,翅芽较显著,端部圆形,向后斜伸;3龄若虫触角20一21节,前胸背板后缘拱成钝角形,前翅芽狭长,后翅芽略呈三角形;4龄若虫触角22—23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拱成三角形,翅芽伸达第2腹节;5龄若虫触角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拱出十分明显,翅芽很大,伸达第4—5腹节。
生活习性 东北、西北、华北一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6—9月散见于农田零星为害。
防治方法 不单独采取防治措施,大发生时参见东亚飞蝗或采用飞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