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豆类大豆毒蛾

2018-12-31 05:38:24浏览:75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学名Cifuna 10cuples Walker 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豆毒蛾、肾毒蛾。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寄主

学名Cifuna 10cuples Walker 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豆毒蛾、肾毒蛾。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寄主 大豆、绿豆、苜蓿 茶、柳树、芦苇、柿树及药用植物和花卉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雄34—40mm,雌45—50mm。触角干褐黄色,栉齿褐色;下唇须、头、胸和足深黄褐色;腹部褐色;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一黑色短毛束;前翅内区前半褐色,布白色鳞片,后半黄褐色,内线为一褐色宽带,内侧衬白色细线,横脉纹肾形,褐黄色,深褐色边,外线深褐色,微向外弯曲,中区前半褐黄色,后半褐色布白鳞,亚端线深褐色,在R5 脉与Cu1 脉处外突,外线与亚端线间黄褐色,前端色浅,端线深褐色衬白色,在臀角处内突,缘毛深褐色与褐黄色相间;后翅淡黄色带褐色;前、后翅反面黄褐色;横脉纹、外线、亚端线和缘毛黑褐色。雌蛾比雄蛾色暗。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具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亚背线和气门下线为橙褐色间断的线。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长毛束,其余各瘤褐色,上生白褐色毛,II瘤上并有白色羽状毛(除前胸及第1—4腹节外)。第1—4腹节背面有暗黄褐色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

生活习性 在长江流域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4月开始为害,5月老熟幼虫以体毛和丝作茧化蛹,6月第一代成虫出现,卵产于叶上,幼龄幼虫集中为害,仅食叶肉,以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2)必要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667m2 喷对好的药液75L。(3)提倡喷洒每克含100亿孢子杀螟杆菌粉700一800倍液。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豆类豆叶东潜蝇

上一篇:

豆类豆田斜纹夜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