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蚜虫为苜蓿蚜,俗称“蜜虫”,也叫“腻虫”,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害虫。
一、危害情况
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出苗后,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始花后,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为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50%~60%,甚至绝产。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为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二、生活习性
花生蚜虫1年发生20~30代。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和地丁等豆科杂草或冬豌豆上越冬,有少量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在越冬寄主上繁殖,4月中下旬平均地温回升到14℃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先后向荠菜或刺槐、紫穗槐和国槐的嫩梢及春豌豆等寄主植物上迁飞,形成第一次迁飞高峰。5月中下旬花生出土后,田间的荠菜等寄主植物陆续老熟枯萎,又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花生田迁飞,形成第二次迁飞高峰,因此造成6月上旬始花的花生田蚜虫点片为害。进入6月中旬,由于气温升高及天气干燥,有利蚜虫繁殖,再次产生大量有翅蚜在花生田内外蔓延,形成第三次迁飞高峰。这时正是花生开花期,如果条件适宜(干旱、少雨、高温),蚜虫则繁殖很快,一般4~7天就能完成一代,田间虫口密度剧增。这是蚜虫对花生猖獗危害的时期,也是花生病毒病发生的高峰期。7~8月份,雨季来临,湿度大,天敌多,蚜虫密度锐减,加之天气炎热,部分蚜虫向阴凉的场所转移。9~10月份气温降低,花生收获后,有翅蚜又从花生落粒自生苗和菜豆上移向荠菜、地丁等寄主危害和越冬。
三、防治方法
1.施用内吸杀虫剂。结合花生开穴播种,在覆土前向种子上撒施辛拌磷(812)0.5千克。花生种子吸收了这些内吸杀虫剂,出苗后蚜虫迁飞危害时,即可致死。药剂的持效期达60多天,还可以兼治蛴螬、金针虫、蓟马等其他害虫。
2.始花前喷施药液。未施盖种农药的花生幼苗,要喷施杀虫药液每亩30~40升。常用农药有: 50%的辛硫磷l500~2000倍液;喷药时喷头朝上,喷叶子的背面,并注意喷匀。
3.开花下针期农药熏蒸。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发现蚜虫危害时,每亩用80%敌敌畏75~100克,加细土25千克或麦糠7.5千克,加水2.5升拌均匀,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棵,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