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麦为害严重的金针虫主要有三种。
一是沟金针虫:在北京完成1代需3年时间,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室中越冬。越冬成虫第2年3月和4月活动、交配、产卵,6月份卵全部孵化,当年和第2年冬季以幼虫越冬,第3年老熟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化蛹,9月初羽化为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土室中越冬。
二是细胸金针虫:在陕西2年1代,冬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下20到40厘米处越冬,第2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9月下旬进入越冬,细胸金针虫也有1年或3至4年完成1代的现象。
三是褐纹金针虫: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产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当年以3龄幼虫越冬,幼虫期2年,第3年7~8月化蛹,成虫羽化后不出土越冬。
三种金针虫均昼伏夜出。细胸金针虫有强叩头反跃能力和假死性,并对腐烂植物的气味有趋性。
沟金针虫幼虫在10厘米土温10℃~18℃时活动与为害最盛,适于干旱地区,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细胸金针虫适于较低温度,10厘米土温7℃~12℃是为害盛期,超过17℃即停止为害,向深层转移。细胸、褐纹金针虫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约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