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夏季玉米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2018-12-31 08:27:24浏览:3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夏种季节由于时间紧、劳力缺乏,夏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技术和应用效果参差不齐,造成部分地块产生草害、药害。为切实解决农民朋友

夏种季节由于时间紧、劳力缺乏,夏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技术和应用效果参差不齐,造成部分地块产生草害、药害。为切实解决农民朋友在玉米田除草剂应用方面的困惑,做到科学安全除草,笔者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一、夏玉米田杂草的种类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主要杂草有马唐、马齿苋、牛筋草、田旋花、藜、狗尾草等。近年来,随着玉米田酰胺类、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其复配剂的广泛使用,香附子、田旋花等逐渐上升为优势杂草。

二、夏玉米田杂草的防治关键时期 夏玉米播种期一般在5月底到6月上中旬,气温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都较快而集中。玉米幼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玉米可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所以,玉米田杂草防除应抓住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

三、夏玉米不同时期的杂草综合防治方案

(一)玉米播后苗前除草

1.田间没有杂草地块,可采用封闭土壤处理,常用药剂:42%异丙草·莠、乙莠、丁·莠等250~300克/亩。也可选择玉龙、玉双铲、择锄、66%锄达等。

2.小麦收割后,田间杂草较多地块,实行“一封一杀”:异丙草·莠250~300克+4%烟嘧磺隆80~100克或+20%百草枯150~200克/亩;另外,可选择封杀风驰、封杀峰极、双效峰极等。

提示:①选择含量足、国家正规登记的除草剂品种。②要掌握好“早、湿、量、好”四点。“早”是用药要早,土壤处理剂的用药尽可能在杂草出土前“湿”是要保证用药前后的土壤湿度“量”是适当用量,麦茬高、麦秸和麦灰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30%~50%,并在喷药时增加对水量。“好”是喷药技术要好,整地要细,对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不要重喷或漏喷。

(二)玉米苗后早期除草

1.玉米1~3叶期杂草出土前到杂草1~2叶期,常用药剂:42%异丙草·莠、乙莠、丁·莠等250~300克/亩。另外,还有玉龙、玉双铲、择锄、66%锄达180~250克/亩等。

2.玉米3~5叶期若不及时防除杂草,将直接影响生长及产量。当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可选择除草剂:4%烟嘧磺隆悬浮剂80~110毫升/亩;封杀峰极(4%烟嘧磺隆+唑酮草·异丙莠)100~120克;42%双效峰极悬浮剂180~250毫升/亩;56%峰极附子清(二甲四氯+烟嘧莠去津)100克/亩。

3.玉米3~5叶期,恶性杂草发生较多时的防治:①田间香附子较多的地块。常用药剂:56%峰极附子清(二甲四氯+烟嘧莠去津)100克/亩;封杀峰极(4%烟嘧磺隆+唑酮草·异丙莠)100~120克;48%灭草松150~200毫升/亩;②香附子、田旋花、马齿苋、小蓟、灰菜等发生较多的地块。常用药剂:4%烟嘧磺隆或烟莠配方90~120毫升/亩+56%刹阔灵60克。

4.玉米5~8叶期杂草较多地块,可以选择以上药剂避开玉米心叶顺垄定向喷雾。

5.对于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耐药性较差的玉米品种:苗前可以选用42%玉龙、玉双铲、择锄等;苗后玉米杂草出来后可以及时选用进口的55%耕杰,或者国产的40%速效峰极(磺草莠去津)180~300毫升/亩。

提示:①玉米苗后除草剂应用需要掌握时机。杂草太大了耐药性增强,杂草太小了,没有一定的叶面积吸收除草剂,也起不到除草的目的。②气温不要太高。内吸性苗后除草剂在高温干燥的天气,药液喷后很快就被蒸发了,吸收传导慢,不利于药效发挥。③化学除草前后7天不可喷有机磷药剂,不可用机动喷雾器喷雾,在高温情况下,最好避开玉米心叶,以免造成药害。

(三)玉米封垄前行间定向除草

玉米生长前期化学除草用药不理想的田块,可以在玉米8叶期后、株高超过60厘米、茎基部老化发紫后,用20%风驰百草枯150~200克/亩,或25%恶草风驰百草枯100~150克/亩,对水定向喷施。

提示:用药时要加喷雾防护罩,不要喷到作物上。要用干净的清水配药,不要使用河水、井水等含杂质较多的水,光照充足温度高的中午用药效果好。

四、使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1.应先将药液充分摇匀,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配液;每瓶对两桶水,苗后使用对水20~25公斤,均匀喷雾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需要在晴天无风天气、上午10点前,最好下午5点后温度在23℃~30℃之间打药。

3.在玉米关键生长期,即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全田喷雾除草效果最好,高温干旱及5叶后需压低喷头顺垄定向喷雾,并避免喷入玉米心叶。

4.严禁重喷、漏喷,严禁使用弥雾机喷施,施药6~12小时内遇雨需间隔5天重喷。

5.使用除草剂的前后7天,严禁喷施有机磷类杀虫剂,但可与菊酯类杀虫剂混喷。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粘虫的防治

上一篇:

豆荚螟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