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属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达发病高峰。病株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斑点在下部老叶尖端最先出现,然后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最后全叶枯死,同时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的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样。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且短小。
防治措施:1、改良稻田土壤结构。加深土壤耕层,秸杆还田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2、强稻田水肥管理。插秧返青后浅水灌溉,适时晾田,特别是进行秸杆还田的稻田要及时晾田通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田间有毒气体。及时施用蘖肥、调节肥、穗肥,促进水稻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促进水稻根系健壮,减轻发病。3、对已发病的稻田,应根据缺素的种类,及时追肥,控制病情。对缺钾型赤枯病,应立即排水晾田,以后浅水灌溉,促进新根生成;及时追施硫酸钾4~6公斤/亩,或叶面追施1%硫酸钾。对缺锌型赤枯病,立即排水晾田,实施浅水灌溉,促进新根生成。及时追施硫酸锌1~1.5公斤/亩,或叶面追施含锌微肥。但注意不能使用碱性肥料,以免加重病情。对缺磷土壤及时进行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含磷微肥,切忌单独施用氮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