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稻管蓟马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2018-12-31 09:02:22浏览:4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年来,稻管蓟马在我县平川各镇均不同程度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该虫具有很强的群居性、随机性和隐蔽性

近年来,稻管蓟马在我县平川各镇均不同程度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该虫具有很强的群居性、随机性和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危害田块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田块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一.特征及识别

1.特征特性:稻管蓟马属缨翅目,管蓟马科害虫。成虫体长1.5-1.8毫米,黑褐色,头长方形,刺吸式口器,前翅透明,腹末呈管状,触角8节(稻蓟马触角7节),若虫同成虫体形相似。

2.危害症状: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不结实,严重者不抽穗。

3.识别方法:由于稻管蓟马虫体微小,肉眼不易发现,受害水稻抽穗后采集受害稻穗和叶片在白纸上轻轻抖动,将跌落物收集后,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虫体。

二.发生特点

1.发生世代:我县年发生8-10代,繁殖快,世代多。

2.越冬及虫源:该虫具有“虫体小、繁殖快、危害大、识别难”四大特点。成虫在稻桩,落叶及杂草中越冬。

3. 寄主作物:广泛寄主于水稻、小麦、玉米、稗草、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等。

4.发生时期:

据近年来调查研究,稻管蓟马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危害,但在水稻生长前期发生数量少,危害轻,主要以稻蓟马发生危害为主。水稻前期叶片常出现灰白色斑点或失绿、叶尖卷枯等症状,主要是稻蓟马发生危害所致,而非稻管蓟马所致。

稻管蓟马严重发生多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主要危害花器、颖壳及穗粒。以成虫危害柱头,破坏子房,造成颖壳不闭合、穗粒畸形、不能结实。严重时稻穗不能正常抽出,引起籽粒不实。

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1.防治时期

①在秧母田拔秧前3天防治1次(送嫁药肥);

②插秧后1周防治1次(结合防治二化螟);

③大田中后期防治:我县平川未发生田块,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7月下旬—8月初),预防1次;上年发生过田块防治2次,一般在7月中旬防治第1次,7月下旬—8月初防治第2次;上年严重发生并造成较大损失田块防治3次 ,7月上旬—7月中旬初防治第1次,7月中旬防治第2次,7月下旬—8月初防治第3次。

2.农业防治

冬春季清除田边杂草,特别是秧田附近的杂草,降低虫口基数。培育和移栽壮秧,增强抗性。

3.化学防治

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亩,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克/亩,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亩,或35%吡·杀丹可湿性粉剂40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

四.注意事项

1.由于该虫活泼善飞,用药时最好集中连片防治,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喷药时从田四周向中间包围式喷雾,防止其迁移到未用药田块。

2.7月份属高温季节,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用药。

3.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水稻生长中后期应选择低毒农药,同时科学选用农药品种,用药量要准确,不能任意加大和减少用药量。

4.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补喷。

5.轮换交替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一种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一种农药只允许使用一次。

6.对水量要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叶片宽大,植株茂密,亩对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满足全田均匀喷雾。同时在喷雾时注意兼顾中下部叶片。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二代玉米粘虫防治

上一篇:

积极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茎腐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