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

2018-12-31 09:13:14浏览:4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谷子白发病的病原菌为禾生指梗霜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属鞭毛菌亚门指梗霉属真菌。在国内谷子产区均有发生,曾是东北

谷子白发病的病原菌为禾生指梗霜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属鞭毛菌亚门指梗霉属真菌。在国内谷子产区均有发生,曾是东北、西北春谷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华北夏谷区也普遍发生,是严重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害特征

谷子白发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从发芽到穗期陆续显症,且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症状。种子萌发过程中被侵染,幼芽变色扭曲,严重时导致腐烂,可造成芽死;出苗后至拔节期发病,植株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背面密生粉状白色霉层,成为灰背。白色霉层为白发病菌无性世代的游动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和雨水可进行再侵染,除形成灰背外,还可形成正面黄色,背面褐色,边缘深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局部黄斑症状,田间湿度大时,病斑正面和背面亦密被游动孢子囊形成的白色霉层;灰背病株继续发展,抽穗前,病株顶部2-3片叶丛生,叶尖或全叶黄白,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黄白色,形成白尖;以后病株逐渐变成深褐色,枯死,直立田间,称为枪杆;枪杆顶部的叶片组织纵向分裂为细丝,内部包被的黄褐色卵孢子散落,残留灰白色卷曲的纤维束,故称白发病。有些病株能抽出穗,但发生各种各样的畸形,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片伸长呈尖刺状,整穗如扫帚或刺猬状,称为看谷老或刺猬头。病穗开始红色或绿色,后变褐色,组织破裂,也能散出大量卵孢子。病穗不结实或部分结实。

发生规律

白发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种子表面或未腐熟粪肥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侵染谷子主要发生在幼芽期。种子萌发时,土壤中或种子表面的卵孢子也同时萌发,以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引起死亡或定殖其中,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病株陆续出现灰背、白尖、白发等症状。灰背时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灰背和局部黄斑症状。孢子囊进入顶叶,也可形成白发症状。低温潮湿土壤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速度慢,容易发病。土壤墒情差,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重。大气温湿度影响再侵染。田间饱和湿度,特别是有水滴的条件和20-25℃气温适于孢子囊生长,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再侵染。不同品种对白发病抗性有差异。

调查要点

谷子不同生育期注意调查田间灰背、白尖、枪杆、刺猬头及白发等症状。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适期晚播、浅播,促使幼苗早出土。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在田间初见白尖和刺猬头时,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2)物理防治:在播种前可使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杀灭种子表面的白发病菌,具体做法为:55℃温水浸种1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去除秕粒,晾干后播种。

(3)种子处理:可选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80%恶霜菌丹可湿性粉剂(恶霜灵20%+灭菌丹60%)按种子量的0.2%-0.25%拌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上一篇:

花生苗期咋管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