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怀揣一份致富的梦想,他把发展的根茎深深扎进家乡的沃土,汲取着丰厚的滋养;因为拥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他把尝试的路径确定为机械制造,用机械制造开拓致富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份梦想、这份勇气,他终于走出了一条宽阔的致富路——他就是喀旗锦山镇西沟村34岁的村民郝彦波。 2006年,郝彦波研制的挖药机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008年,他成立了赤峰市淇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4月,郝彦波荣获赤峰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7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激扬青春梦想
喀旗拥有种植中药材的悠久历史。凭借着中药材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优势,特别是平均每亩年收入3000元左右的效益,种植中药材也成为喀旗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但每年收获中药材的季节,也是药农们最头疼的时候,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匮乏,雇用劳力挖药材每亩需劳务费1500元左右,不仅费用多,效率低,一人一天只能挖0.1亩,挖掘深度不足40厘米,而且挖出来的药材不完整,残缺不全,在影响产量和药材等级的同时,也影响了药农收入。初中毕业不久,有一次郝彦波跟着父母在地里挖了一天的药材,手掌全是水泡,浑身酸疼,身上没有一丝力气。或许是体力活的辛苦深深触动了他,劳动之余,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假如能够研制出一款挖药机,那么挖药就能省时省力,也会有广阔的市场。
父母得知他的想法后,拿出仅有的一万元积蓄,作为研究经费。经过几天时间的努力,郝彦波把挖药机的图纸绘制完成。可家里有限的科研经费根本不够用,于是郝彦波开始到舅舅家借钱,到叔叔家借电焊机,去哥哥家借手电钻……一些零配件和钢材只能掏钱去买。他用3天时间走遍了整个赤峰市区,有的配件价格太高,他就去废旧市场千挑万选。经过努力,他终于把所需的配件和材料采购齐全。随后的日子里,他家变成了“破烂市场”,切割、焊接、组装、调试是郝彦波每天的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第一台挖药机诞生了,并于当年10月1日进行了药材挖掘实地演示。闻讯而来的100多位药农看到挖药机议论纷纷。由于挖掘的深度和速度不理想,人们都纷纷散去。也就是从那开始,他又进一步地钻研,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提升水平。经过2年上百次的试验,他的挖药机终于克服了挖掘深度、强度不够、动力不足、效率低等技术难题,最终于2005年成功研制出符合要求的挖药机,挖掘深度达到65厘米,耕幅达到2.6米,日挖掘药材达2亩,效率是人力的20倍。辛苦的付出不仅让郝彦波花光了父母的积蓄,还负了债。为了家里的生计,他不得不到一家公司打工添补家用。同年他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挖药机实用新型专利。
开启梦想之门
2008年,郝彦波辞职回家,拿出8万元积蓄,又和亲朋好友借了8万元,注册成立了赤峰市淇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生产销售挖药机。产品刚一投放市场,就得到了药农们的认可,价格为3万余元的新机器当年就销售了8台。为了 不断改进机械性能,郝彦波又开始研究技术更先进的挖药机器,并于2010年成功研制出药材收获机,具有挖掘、分拣、收集工序一次完成等功能,是挖药机效率的10倍。每亩较人力节省1000元雇用费,能提高药材产出率20%左右,采挖效率提高100倍,每亩可直接增加收入500元,节省开支1000元左右。自公司成立以来,郝彦波生产的药材挖掘机现已销往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宁夏、甘肃、新疆、吉林、黑龙江等药材基地,市场保有量达到1500台,每年为用户增加收入1亿元左右。
热心公益事业
经历多年发展,郝彦波公司的年均营业额达200余万元,安置稳定就业人员18人,人均月工资5000余元。郝彦波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为人朴实善良、勤劳能干,更重要的是郝彦波在自己发家致富后,不忘邻里,经常帮助乡亲们。他利用自己机械厂的有利条件,经常无偿为村里群众修理损坏的农机具,逢年过节经常给村里困难群众家里送去应急钱物。村里发展建桥修路等公益事业,他也经常慷慨解囊,大力支持。
如今,郝彦波正乘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东风,在致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