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地下害虫的种类

2018-12-31 12:56:26浏览:97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目前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10多类,200余种,如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根蛆、根蝽、拟地甲、蟋蟀、根叶

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目前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10多类,200余种,如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根蛆、根蝽、拟地甲、蟋蟀、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蚁等。其中,以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这四类地下害虫发生的最为普遍,危害也是最大。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这四类地下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1、 蛴螬

蛴螬,俗称白地蚕或白土蚕。对于大多数农民朋友来说,它并不陌生,因为每年开春翻地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它的身影。这个是金龟子,俗称栗子虫,别看它俩长得没什么共同点,可蛴螬确是它的幼虫,没想到吧,它们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

1.1 种类

金龟子有很多种,国内常见的有黑鳃金龟、黑绒金龟和铜绿丽金龟,黑鳃金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黑绒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1.2 形态特征

不同种的蛴螬,它们的形态特征基本都是一样的,体色乳白或黄白色,体形肥胖,接近圆筒形,并且柔软多皱。体表上长有稀疏的棕褐色细毛。头部很醒目,黄褐色,大而圆。在胸部有3对胸足,臀节上长有刺毛,通过刺毛的数量可以区分不同的种。成虫金龟子,不同种之间的形态也很相似,只是在大小和颜色上差别较大一些。分清了它们,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

1.3 生活习性

幼虫蛴螬,喜欢温暖、潮湿的壤土,对未腐熟的粪肥味有偏好,遇到惊扰会装死不动,弯曲成C型,通常白天在地下活动,晚上8、9时在土表活动。活动适宜的温度范围在5-23摄氏度之间,当地表下10厘米土温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23摄氏度时,都会移向土层深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成虫金龟子具有群集性、趋光性及假死性,白天在土表活动,傍晚潜回地表下10厘米土内。

1.4 发生规律

从成虫、卵、幼虫、蛹完成一代,黑鳃金龟需要两年,黑绒金龟、铜绿丽金龟需要一年。各种金龟都是以幼虫或成虫,在冻土层以下大约30-60厘米的土中越冬。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世代发生过程。如果以幼虫越冬,每年的四月,过冬的幼虫,上迁至耕犁层,开始进食危害。到5月下旬-6月上旬,蛴螬开始在土深5厘米处化蛹,蛹期20-22天。6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的寿命只有26天,出土后交尾,并将卵产在10-20厘米浅土层。卵经过10-12天,孵化成幼虫,刚孵化出的幼虫在土中经过三次蜕皮,10月下旬入冬前达到三龄虫龄,下潜到土层深处,在冻土层以下越冬。那么,如果以成虫越冬,它会如何发生呢?在每年的4-6月份,越冬的成虫陆续出土,交尾、产卵、孵化,在一年一代的地区,8-10月作蛹羽化为成虫,以成虫越冬;在两年一代的地区,幼虫生长发育速度比较慢,当年以三龄幼虫越冬,第二年的6-7月羽化为成虫,又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1.5 危害特点

蛴螬在1-2龄期,食量较小,危害不是很大,三龄期以后,食量大增,常将种芽咬掉,幼苗的根和茎咬断,造成缺苗断垄。通常危害多集中在春、秋两季,而春季4、5月,由于种子处于发芽、出苗阶段,苗小、抗虫能力弱,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成虫金龟子喜欢取食瓜菜、果树、林木的叶片、花瓣和花蕾,残留下叶脉和花柄,危害期主要在6-7月份。

根据蛴螬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以下防治策略,春秋两季防幼虫,6-7月防成虫。具体的防治措施在后面统一讲。

2 、蝼蛄

蝼蛄,俗称“土狗子”,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我国常见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两种。华北蝼蛄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的区域,东方蝼蛄在全国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

2.1 形态特征

蝼蛄一生有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蝼蛄的身体一般都比较狭长、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9-45毫米,在它的后足内侧有1-2个小刺;东方蝼蛄成虫体长29-33毫米,后足内侧呈锯齿状。蝼蛄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前足为开掘足,为了便于开掘,已特化为粗短结构,蝼蛄若虫的体色一般都较成虫浅一些,卵长圆形,乳白色。

2.2 生活习性

蝼蛄喜欢在潮湿的地域中生活,有较强的趋光性,喜食有香、甜味的腐烂有机质及马粪。蝼蛄的活动特点是昼伏夜出,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夜间9-11点活动最为旺盛,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最为频繁。

2.3 发生规律

从卵、若虫、成虫完成一代,华北蝼蛄需要三年,东方蝼蛄在南方需要1年、在北方需要2年。以成虫、若虫在土中30-60厘米的深处越冬。现在,我们以华北蝼蛄为例,了解一下它的世代发生规律。每年的春天,当平均气温达到11.5摄氏度左右时,蝼蛄到地表附近活动,地面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六月下旬在地下15-25厘米处开始产卵,每次120-160粒,7月中、下旬卵孵化成若虫,若虫经过8次蜕皮后,大约10月中、下旬下潜越冬。第二年在表土层继续蜕皮3-4次,到秋季达到12-13龄时再下潜越冬,第三年羽化为成虫下潜到深土层中越冬。这样,经过三年,华北蝼蛄就完成了它的一个世代周期。

2.4 危害特点

日平均温度在18度时,是蝼蛄的旺盛活动期,也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所以,每年的五月上旬至六月中旬以及九月份是蝼蛄危害的高发期。蝼蛄的成虫或若虫在地表下活动,咬食刚发芽的种子,或把作物幼苗的嫩茎咬断,使植株发育不良或枯死。同时蝼蛄在地表层穿行时,形成隆起隧道,使幼根脱离土壤失水而调枯死亡,农谚常说“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根据蝼蛄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应把防治时间放在每年的春秋两季。

3、 地老虎

这是大名鼎鼎的地老虎,别名切根虫、地蚕等,这种蛾是它的成虫,同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在我国已发现170多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发生最广、危害也最为严重。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这两种地老虎。

3.1 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身体较长,约为41-50毫米,体表有比较明显的粒瘤,黄地老虎身体较短,约为33-43毫米;体表粒瘤不明显。它们的成虫,小地老虎的体色呈暗褐色,体形较大,体长16-32毫米、翅展42-55毫米;黄地老虎的体色呈黄褐色,体型较小,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在黄地老虎的前翅上,还有肾形斑、环形斑或棒状斑。地老虎的卵为半球形,直径0.5毫米,乳白色;蛹赤褐色、有光泽,长18-23毫米。

3.2 生活习性

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发育适宜温度在13-25摄氏度之间。一般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黏壤土、砂壤土地块均适合地老虎发生,早春的农田及周围,如果杂草多、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提供较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产卵场所,地老虎就有可能大发生。地老虎的成虫一般喜欢在傍晚、夜间活动,对黑光灯、糖醋液有较强的趋性。

3.3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的世代发生规律基本一致,从卵、幼虫、蛹、蛾完成一代,在东北地区一年可以发生2代,在西北地区一年2-3代,在华北地区可以发生3-4代,在华中地区5代,华南地区6代,年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代递增。它们的越冬方式,随地区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小地老虎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南方地区,无越冬现象,可全年繁殖。在北纬33度以北的地区不能越冬,到秋季成虫迁飞到南方越冬,每年的春天,再由南方迁飞而来。黄地老虎则是以幼虫在地表10厘米内土中越冬。

地老虎的成虫把卵多产在5厘米以下的矮小杂草上,尤其是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每次产卵800-1000粒,卵期11天左右。幼虫共6龄,约35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多潜伏于5厘米左右深的土中化蛹,蛹期约15天。

3.4 危害特点

地老虎是以幼虫危害作物,一年无论发生几个世代,都以当地发生的第一代给生产上造成的危害最大。一般三龄前危害较小,幼虫只是在寄主心叶处取食,危害部位展叶后呈窗纸状孔或排孔;三龄后食量暴增,危害较大。幼虫多以植株茎基部咬断,将苗拖入土中继续取食,1头幼虫多的时候可以危害5-10株幼苗。

根据地老虎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在防治时要注重幼虫、成虫同时防治。

4 、金针虫

这是金针虫,这是它的成虫,叫叩头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最常见的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

4.1 形态特征

这三种金针虫的老熟幼虫,体长都在20-30毫米之间,体表金黄色,细长筒形,体壁坚硬而光滑,并有黄色细毛。它们的区别在于沟金针虫尾端有分叉;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则没有,尾节均为圆锥形;在三种金针虫的成虫中,沟金针虫的成虫,体型最大,长16-18毫米,棕褐色,细胸金针虫的成虫,体长8-9毫米,深褐色。褐纹金针虫的成虫体长9毫米,黑褐色。金针虫的卵为椭圆形,乳白色;蛹为黄褐色。

4.2 生活习性

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喜欢生活在地势较低的潮湿地带,对刚腐烂的禾本科植物有趋性;沟金针虫喜欢疏松干旱的沙壤地。金针虫的成虫叩头虫有趋光性,有昼伏夜出的活动习性。

4.3 发生规律

金针虫从卵、幼虫、蛹、成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3年。通常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于每年的3-4月份,在表土层产卵,卵发育成幼虫需要42天,幼虫经过1-2年的生长发育,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在地表16-20厘米深的土中做土室化蛹,9月中旬,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在原蛹室中越冬。

金针虫在土中的活动规律随着地表温度的变化而上下垂直移动。适宜的温度范围在9-28摄氏度之间,10-17摄氏度时活动危害最猖獗。当地表土温低于9摄氏度或高于28摄氏度时,金针虫都会下潜到土层深处。

4.4 危害特点

金针虫的食性较杂,主要以幼虫在土中蛀食种子、生长的幼芽、幼苗的根系,使寄主作物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每年的春季是其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一年六茬蔬菜栽培技术

上一篇:

糯玉米病虫害防治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