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在水稻移分蘖期容易发生。此病造成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引起僵苗。严重阻碍水稻的生长发育。
发病原因包括主要两个方面:
(1)稻田中磷、钾、锌等营养元素缺少或不能被吸收利用。缺钾型赤枯病,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缺磷型赤枯病,多发生在红黄壤冷水田,缺锌型赤枯病,多数发生在砂田、冷浸田、秧田等。
(2)中毒型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或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等。另外,低温时间长,土壤中缺氧,发根少也影响根系对矿物养分的吸收。
由于,上季大春收割时大量降雨,造成泥烂收割和耕种小春,破坏了土壤结构,今年4月以来降雨量偏多,造成稻田底冷,土壤中磷、钾等矿物养分淋失或形成无效态,及易发生赤枯病;因此预计水稻赤枯病偏重至重发生。
防治上重在预防措施:
(1)小春收割后及时翻田晒垡,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宜结合翻耕,早施钾、磷、锌肥,忌单施氮肥。
(3)每年水稻收割后,做好低洼浸水田改造,开好排水沟。
(4)发病稻田浅灌勤灌,增加土壤通透性,以利新根早发。并及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锌肥,微量元素肥料。
发病原因包括主要两个方面:
(1)稻田中磷、钾、锌等营养元素缺少或不能被吸收利用。缺钾型赤枯病,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缺磷型赤枯病,多发生在红黄壤冷水田,缺锌型赤枯病,多数发生在砂田、冷浸田、秧田等。
(2)中毒型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或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等。另外,低温时间长,土壤中缺氧,发根少也影响根系对矿物养分的吸收。
由于,上季大春收割时大量降雨,造成泥烂收割和耕种小春,破坏了土壤结构,今年4月以来降雨量偏多,造成稻田底冷,土壤中磷、钾等矿物养分淋失或形成无效态,及易发生赤枯病;因此预计水稻赤枯病偏重至重发生。
防治上重在预防措施:
(1)小春收割后及时翻田晒垡,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宜结合翻耕,早施钾、磷、锌肥,忌单施氮肥。
(3)每年水稻收割后,做好低洼浸水田改造,开好排水沟。
(4)发病稻田浅灌勤灌,增加土壤通透性,以利新根早发。并及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锌肥,微量元素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