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吸浆虫危害特点
1、隐蔽性
受吸浆虫危害的小麦植株,在外观上与未受害的植株无明显差别,田间植株依然挺立。小麦吸浆虫一年中约有11个月在土中(越夏越冬),剩余一个月完成羽化、产卵孵化幼虫等世代发育。幼虫危害期约20天,孵化的幼虫钻进正在灌浆的麦粒中隐蔽危害。
2、滞育性
条件不适合不发生,即便条件适合仍有部分幼虫不化蛹,因此这就使得土中虫口密度逐年上升,遇到条件适合的年份易暴发。
3、防治期短,不易把握用药时机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吸浆虫成虫会在麦穗上产卵,卵期只有5天左右,孵化后的幼虫即可进入颖壳危害。因此防治的最佳时期也就只有7天左右,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容易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机,即使喷药,也难以保证防治效果,给防治增加了难度。
4、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当亩幼虫量在2.5万头时,产量损失即达10%左右,当亩幼虫量在25万-1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可达40%左右,亩幼虫量3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可达70%左右,亩幼虫量超过500万头以上时,产量损失率将达到80%以上。
二、监测要点:
从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开始,选当地有代表性麦田,采用(10 cm ×10 cm ×20 cm)样方每块田对角线五点取样、淘土、检查、计数。当单样方有虫2头及2头以上时必需防治。一般采用目测,成虫期用手轻轻将麦株拨向两侧分开,目测检查起飞虫量,当平均捕网10次有成虫10- 25头时,必需药剂防治。
三、防治要点:
蛹期是最薄弱时期,其次是成虫期,因此在防治中应遵循“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的基本策略。
防治指标:
每样方2头以上的地块进行蛹期与成虫期防治。其它麦区进行成虫期防治,兼治小麦蚜虫。
防治方法:
以蛹期和成虫期并重为防治原则。
1、蛹期防治:
撒毒土杀蛹。应掌握在小麦抽穗前3-5天进行,宁早勿晚。
使用药剂:40%毒死蜱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与20公斤细砂,均匀搅拌,配制成毒土,于下午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注意不要将毒土撒在叶片上),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
2、成虫期防治:
应掌握在小麦抽穗后扬花前田间喷雾,兼治小麦蚜虫。
使用药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一般在早晨9点以前或傍晚5点以后无风天进行防治。喷雾要喷匀打透,有效控制成虫群体数量和产卵数量。
吸浆虫倒也不必要单独防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同时加入上述配方即可,还可以加入增加小麦千粒重的高效叶面肥。
注意事项:
1、吸浆虫的防治时间要求严格,错过关键期就达不到防治目的,因此希望广大麦农抓住时机,适时用药,打好防治吸浆虫一仗,确保今年小麦的高产丰收。
2、注意用药安全,施药时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