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棚室果蔬发展迅速,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棚室所形成的不同于裸地的内部温湿及其他环境条件,又为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以灰霉病最为典型,且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就灰霉病的症状、病原菌生活习性及其防治进行综合简述。一、棚室果蔬灰霉病主要症状1.番茄。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首先病原菌主要侵染残留的花瓣,其次为柱头,然后向果蒂部及果脐部发展,最后扩展到果实的其他部位,重点为害第一果穗。病状:主要引起叶片及果实腐烂。叶片主要有V字形、不规则形病斑,圆形轮纹斑及叶片折断;茎部症状主要是茎腐烂和茎基腐烂;果实形成花脸斑及烂果。2.草莓。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病原菌直接侵染花瓣、叶片和果实,土表病菌也可直接侵染果实。病果间的相互接触及病果上的分生孢子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可引起再侵染。果实多从近萼处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呈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变褐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烂果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花受害后,花瓣褪色、干枯。果柄叶柄受害,初期稍变色,后期形成稀疏霉层,最后整个花序干枯死亡。3.黄瓜。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病原菌首先侵染开放的花,并长出灰褐色霉层,后侵入瓜条和茎干。瓜条脐部腐烂,病部着生灰色霉层。如病花落在叶片上可引发叶片发病,形成圆形不规则枯斑,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色,有时生有灰色霉层。茎秆发病则茎部数节腐烂,瓜蔓折断,植株枯死。4.韭菜。田间收割时葱鳞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散落到土壤中,通过灌水等农事操作传播。病原菌侵染与割韭菜刀次伤口关系密切,头刀发病轻,二、三刀发病重。多于棚膜滴水处形成发病中心并向四周扩散。主要表现为白点、干尖和湿腐三种类型。白点和干尖型发病时初在叶片产生梭形或椭圆形斑点,并由叶尖向下扩展,后汇聚成斑块,使叶片焦枯,高湿条件下干枯叶上长出霉层。湿腐型发病后叶片上无白点,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状霉层。干尖型常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最初呈水渍状,渐变为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并向下蔓延,变为黄褐色,高湿时表面长出灰褐色或绿色绒毛状霉层,并由此湿软腐烂而称之为腐烂病。二、病原菌生活习性灰葡萄孢菌可侵染番茄、茄子、黄瓜、西葫芦、草莓、葡萄、苹果、莱豆等。其分生孢子在8℃--32℃均可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小于80%则不能萌发。病菌在20℃--25℃,多雨高湿条件下,菌核生长快,菌样形成早,5℃以下及30℃以上生长速度缓慢,喜偏酸环境。2.葱鳞葡萄孢菌可侵染韭菜、葱、蒜等作物。其菌丝在15℃--30℃内可生长,高于27℃生长受影响,33℃以上不能生长。菌核在15℃--27℃,产生量逐渐增多,27℃最多,30℃即不能产生。其孢子萌发需要雾滴和水膜,相对湿度90%以上。棚内相对湿度大于85%时发病重,小于65%时不发病。当棚内温度连续数日处于忽高忽低情况时发病重。灰霉病菌的侵染一般需要低温高湿的条件,持续阴天、低温度、高湿度、光照不足、不及时放风,发病就重。三、防治(一)生物防治用木霉素300倍--600倍液防治灰霉病效果较好,且无毒无污染,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值得推广。(二)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清洁棚室,将茄果、瓜类蔬菜的病花、叶、瓜、茎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烧掉或深埋,以减少菌源。韭菜每茬收割后,清理一次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3.根据棚外天气情况,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和叶面积露时间。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控制氮肥用量。5.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在番茄蘸花的药剂中加入“特立克”500倍液再蘸花,可防治灰霉病。在番茄蘸花后7天--15天(幼果直径10毫米--20毫米)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且在各层幼果达到青果期时喷1次--2次“特立克”500倍液,可防治果实灰霉病。采用双垄覆膜、膜下滴水的栽培方式,除增加土壤温度外,还可明显降低棚内相对湿度,从而抑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对手草莓,应采取深沟高畦,实行满地膜覆盖,一般沟深0.35米--0.4米,同时把地膜盖到畦沟两侧沟底,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为害。疏除多余的蕾、花、果并适当摘除老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6.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间隔2年--3年的轮作换茬。(三)化学防治1.防治适期。药剂防治适期,要在苗期和花果期这两个阶段,并交替使用两个种类或剂型的药剂,其技术要点是:①重视苗期防治。即在灰霉病发病第一个高峰前用药,宜早不宜迟。②强化花果期防治。即在灰霉病第二个高峰期(2月中旬--3月上旬,初花期开始),间隔7天--10天(视农药品种而定)连续用药多次,保花保果。必须强调的是,花果期是重点防治时期。对于韭菜灰霉病,化学防治应抓住侵染适期,重点保护韭菜春季第二茬的第二、三刀及割后6天--8天用药。2.适用药剂。①专性杀菌剂:苯并咪唑(BCM)类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灭克粉尘等;二甲酰亚胺(SMX)类及其复配剂的速克灵(腐霉利)、扑海因(异菌脲)、农利灵、利得(含可湿性粉剂、烟剂、粉尘)菌核净、灰霉特等;氨基甲酸酯(CFT)类及其复配剂甲霉灵、多霉灵、万霉灵(乙霉威)粉尘等。②保护剂:有预防作用,如百菌清(含可湿性粉剂和烟剂)、大生、代森锰锌、克菌丹等。近几年来,各地开发试验了多种农药(或剂型)防治灰霉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百菌清烟剂防治小棚韭菜灰霉病用药2次,效果可达84%--100%;6.5%硫菌霉威防治番茄灰霉病连施2次--3次,效果在78%以上;41.8%特克多乳悬剂防治韭菜灰霉病效果可达91.1%,显著高于速克灵的防效;25%灰克防治大棚番茄叶、果灰霉病效果在80%左右;28%灰霉克防治大棚蔬菜灰霉病的效果一般达90%以上;40%嘧霉胺悬浮剂用药3次--4次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达80%--90%以上;3%灰霉净烟剂用药3次后对番茄、韭菜、菜豆等灰霉病的防效一般都在90%以上;6.5%万霉灵超细粉尘用药3次防治番茄、韭菜灰霉病的效果也均在80%以上。注意,新开发的杀菌剂必须进行多点多年的试验和示范,以明确其效果、对人的毒性、对作物的安全性,再将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不同类型的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而降低防效。一定要适到适时用药、准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