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茼蒿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冠菊霜霉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翌年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的孢子囊,通过气流和雨水反溅传播至茼蒿叶片上,在寄主叶片上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孢子囊,随风雨传播,引起多次再浸染。
茼蒿霜霉病主要危害茼蒿,是茼蒿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
茼蒿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病害通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始时,多从叶顶端开始,产生褪绿色淡黄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病叶背面病部同时产生一层白色霜霉层,即病菌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干旱时病叶枯黄,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色泽呈枯黄色至褐色,使整株病株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措施
一、茬口轮作。发病地块提倡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轮作。
二、加强田间管理。提倡深沟高畦栽培,适当密植,合理施肥、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三、清理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四、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喷药间隔7~10天,连续喷2~3次。喷药液时须均匀周到,特别应注意叶背和雨前喷药,药剂要交替使用。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克)、72.2%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克)、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18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用药量165克)、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