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苗期四大病防治

2018-12-31 13:51:16浏览:8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秧苗期最常见的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恶苗病,这几种病害遇到气候反常、温差大,“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和气温偏
水稻秧苗期最常见的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恶苗病,这几种病害遇到气候反常、温差大,“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和气温偏低的年份最容易发病。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其症状是在秧苗二叶期以后,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因此,低温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如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25%甲霜灵可湿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按每平方米1克,兑水2至2.5公斤喷浇于育秧床上进行防治。

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有两种,一种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种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丛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发于水稻3叶期前后。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没有及时通风炼苗,造成秧苗徒长,揭膜后,秧苗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秧苗体内水分供给失调,继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齐后,进行及时通风炼苗,只要不是大风天气,即使是阴天也要坚持通风炼苗。水育秧田,要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保护秧苗。药剂防治可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公斤—60公斤,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或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公斤,或多菌灵2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水稻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其症状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发病因素在雨、雾、露存在条件下利于发病,气温在20℃—30℃,尤其是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时,容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

预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叶期以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公斤—60公斤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环唑60克—80克或富士1号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的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防治方法是在水稻秧苗1叶—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5天—7天1次,连喷2次,也可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进行防治,剂量以包装袋上说明为准。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上一篇:

芦笋的夏秋管理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