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植区花生田蛴螬难治的原因
施药适期没抓着在成虫集中出土后没有抓紧时间消灭,错过了消灭成虫的施药适期;在蛴螬2龄以前(此时蛴螬食量较小,耐药性低)没有抓准时间施药防治,错过了消灭蛴螬及卵的最佳时期;播种时没有进行药剂拌种或土壤处理,消灭越冬幼虫,增加了来年的虫口密度。
施药部位不精准成虫的防治应在预测的基础上,抓准其交尾前的有利时机,于夜晚9~10时在其群集地(多在杨树上和玉米田边)喷雾防治。对幼虫施药应在土壤10~20厘米处进行。生产中,由于受栽培管理条件的限制,施药部位大多不精准。
药剂持效期不理想目前防治花生田蛴螬所用的多为辛硫磷等持效期多在50天以内的农药,而且农民习惯于将其作为土壤处理剂和拌种剂用,这对防治越冬代幼虫尚可,但对危害当年花生幼果的蛴螬来说,其药剂持效期就显得短了,因为危害当年花生幼果的蛴螬多在播种60天以后生成。
整个生长期只用药1次当前农民一般进行药剂拌种或土壤处理后,在花生整个生长发育期就不再施药防治了。这种重播种期防治、轻中后期防治的做法,是导致防治蛴螬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能否处理好施药次数与所用药剂持效期之间的关系,对防治蛴螬的成败很重要。
药量不足,方法不对有些农民不按农药指导用量和方法施药,尤其在土壤处理剂的使用上,用量偏低。如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常用0.8~1.6公斤的剂量,撒于垡头,而耕层土壤重量每亩多在100吨以上,此剂量不足以杀灭蛴螬。
用药时间与蛴螬的发生时间不一致蛴螬越冬虫态不一致,入土深浅不一致,成虫羽化时间不一致,交尾产卵危害的时间不一致,是蛴螬难治的又一原因。
药剂品种少,蛴螬易产生抗性防治蛴螬的药剂品种少,连年重复使用某种药剂进行防治,致使蛴螬对药剂产生抗性。这也是蛴螬难治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