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海门市油菜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油菜生产。不仅导致油菜减产,而且还造成油菜含油量下降。常年可使我市油菜减产11.87%左右。近两年发生尤其严重,2001年大发生,田间病株率76.3%,病指达62.98。2002年本市虽推广了拓行稀植技术,使田间密度从前3年的每亩0.86万株下降到0.77万株。但由于气候、品种、菌源等因素,田间自然病株率和病指仍分别达47.44%和35.55,是常年的1.38倍和1.34倍。1发生概况1.1发病期偏早据本站调查,2002年病叶2月底3月初始见,病株4月15日始见,比2001年早5天,比常年偏早15天左右。1.2品种间发病程度不同2002年油菜菌核病普遍发生,不同油菜品种该病发生和为害程度不同。从调查结果看,以蓉油6号、油研8号、蓉油4号发病最严重,病指44.88~59.33;其次是秦油2号、宁杂3号,病指21.50~25.50;而汇油50和史力丰发病较轻,病指13.45~16.50。1.3不同用药次数田间发病有差异据全市124块典型田块调查,未用药的田块平均病株率和病指达47.44%和35.55;用药1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数下降至34.64%和21.83;而用药2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则下降至29.65%和12.65,明显轻于未用药防治的田块。2原因浅析2.1气候条件适宜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首要条件。因为油菜开花期长达40多天,这为病菌的侵入、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2002年菌核病大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02年属典型的暖冬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25℃,比常年偏高2.0℃,十分有利于菌核越冬。二是2~3月平均气温9.32℃,比常年偏高3.42℃,利于越冬菌核萌发,子囊盘于2月下旬始见,早于常年。三是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7.93℃,比常年偏高2.88℃,雨量52.9mm,雨日达14天,分别比常年偏多17.3mm和6.3天,这对病菌的侵染和蔓延极为有利。四是5月上旬一直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偏高,高温高湿天气加速病害的发展。2.2品种耐病性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菜主栽品种发生了变化。2002年我市种植的主要品种有蓉油6号、油研8号、蓉油4号、秦油2号、宁杂3号、汇油50和史力丰等,其中双低油菜占总面积的85.4%,这些双低油菜开花早、花期长、耐病性差,极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据病情定局考查(见表1),田间自然病株率分别为77.67%、60.50%、58.38%、41.33%、28.0%、26.0%和18.5%,病情指数分别为59.33、45.58、44.88、25.50、21.50、16.50和13.45。2.3菌源基数高菌量大由于种植习惯等原因,我市油菜连作面积一直比较大,使得菌源不断累积,2002年3月15日普查,平均每平方米子囊盘为95.8个,是10年来同期最高,为油菜菌核病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据调查,轮作田的田块病株率分别比连作1年、连作2年的田块低7.4和17.4个百分点。2.4栽培管理水平差2002年春温度回升较快,油菜生育期比常年偏早7天左右,油菜早发,同时由于油菜价格不高,收益少,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存有侥幸惜本思想,导致油菜长势差,另外沟系配套差,花期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十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加上用药水平普遍较差,也是导致菌核病大发生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全市种植的25万亩中,用药1次的田块只占51%,而用药2次面积仅占4.9%。共调查用药田65块,药后病株率和病指仍达32.86%和20.78,防治效果不太理想。3治理对策3.1因地制宜选择油菜品种在推广油菜新品种时,必须把品质、丰产性与耐病性综合起来考虑,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在品种比较试验验收时,要将油菜的耐病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让植保部门发挥鉴定、参谋作用。3.2切实加强田间管理推行健身栽培法,合理密植,加大拓行稀植技术的推广力度,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这样既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施肥、用药。抓好“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腊肥、巧施花肥”,注意氮、磷、钾搭配适当,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3.3合理用药防治其一,毋庸置疑,防治适期应掌握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95%~100%时用药效果最好。但此时田间油菜已经封行,难以下田喷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提出有条件的第1次用药时间应提前到主茎开花株率达80%左右时,隔7~10天用第2次药。如果2次用药有难度,则在第1次用药时剂量增加1倍,这样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据近2年的试验,防效可达75%以上。其二,必须用足用好药剂。在一定范围内,用药量越多,其防治效果也越好。据我们试验研究,每亩用正大克菌灵100g,其病指防效为28.15%;而每亩用正大克菌灵200g,其病指防效可达76.95%。其三,不同药剂应合理搭配使用。如果长期使用单一药剂进行防治,极易产生抗性。而不同药剂合理搭配使用,既可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防治效果。在上文提到的试验中,每亩用正大克菌灵200g,其病指防效达76.95%,而每亩用正大克菌灵100g加禾枯灵100g,其病指防效可高达86.65%。其四,药肥混喷。喷药时可加入活力素、“883”等叶面肥,这样既可增加防病效果,又可提高油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