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2018-12-31 14:01:45浏览:3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豆根潜蝇(OphiomyiashibatsujiKato)又名豆根蛇潜蝇,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是近年来为害七台河南市大豆根部的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shibatsujiKato)又名豆根蛇潜蝇,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是近年来为害七台河南市大豆根部的主要害虫之一。2000年大豆受害面积0.5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5%,被害株率轻者10%左右,严重田块达20%-30%。1为害症状成虫刺破和舐食大豆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取食处呈枯斑状。孵化后的幼虫蛀入幼苗根部取食,为害主根的皮层和木质,造成条状伤痕。植株根部受害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根变粗、变褐、皮层开裂或畸形增生,或生肿瘤。其植株地上部表现为幼苗长势弱,植株矮小、叶色淡黄。受害轻者造成根瘤及侧根减少,受害严重者植株逐渐枯死。2发生特点大豆根潜蝇在七台河市1a发生1代。以蛹在大豆根部或被害根部附近的土内越冬。翌年5月末至6月初开始陆续羽化出成虫,6月土旬至中旬为羽化盛期,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孵化盛期为6月中旬至下旬。幼虫期约20d。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喜选择幼嫩的豆苗取食和产卵。在温暖的晴天,多集中在植株上部;在气温低、阴雨天或风力大时,栖息在下部叶片背面,用产卵器刺破豆叶表皮,舐吸汁液,使叶片出现许多白点。在近土表,则用产卵器刺破幼苗根部、茎的皮层,形成褐色孔道,将卵产于其中。孵化的幼虫沿茎下移,潜入根部钻蛀为害。3发生影响因1)茬口。茬口不同,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不同。重茬地越冬虫源数量较多,发生为害重;迎茬、正茬地发生较轻。据调查,被害率重茬地为30%,迎茬地为15%,正茬地为7.5%。2)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缺肥,幼苗生长瘦弱,为害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5%,水肥充足,促使幼苗早发、生长发育健壮,为害减轻,即使受害,恢复也快。3)播种期。播期不同,发生程度不同。播种过晚,5月20日后播种的地块发生重。因为在晚播地块,当大豆根潜蝇幼虫盛发时,大豆幼苗根茎表皮细嫩,有利其发生为害。4)耕作方式。秋耕深翻或秋耢茬地块发生轻。秋季深翻20cm以上,能把蛹深埋土中,降低羽化率,秋耢能把当年豆茬地地表下越冬蛹带到地表,经冬季长期低温和干燥的影响,死亡率增加。4防治技术4.1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2a以上轮作,可以减轻受害程度。2)秋季耕翻。秋季深翻或秋耢茬,重、迎茬地块作物秋收后马上深翻40cm以上,然后耙平起垄和镇压,能压低越冬基数,减少虫源,减轻为害。3)适时早播,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适时早播,不要5月20日后播种。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合理施用化肥、微肥,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皮木质化,增强对害虫的抗害力。4.2化学防治1)种子药剂处理。可用8%甲·多种衣剂或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2%-2.0%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40%乐果EC(乳油,下同)500-700ml加水4-5kg拌大豆种子100kg。晾干后立即播种。2)喷药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6月上旬到中旬),即大豆放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现黄斑,田间看到成虫时喷药防治成虫。可用40%乐果EC或80%敌敌畏EC1000倍液,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700倍液,每667m+2喷液50L,或菊酯类农药每667m+230ml左右加水喷雾防治。虫量较大的隔7-10d再喷药1次。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mm,亮黑色。复眼大,暗红色。触角鞭节扁而短,未端钝圆。翅为浅紫色;有金属光泽。足黑褐色。卵长约0.4mm,橄榄形,白色透明。幼虫体长约4mm,为圆筒形,乳白色小蛆。前气门1对,靴形,具24-30个气门孔,排成2行。后气门1对,较大,从尾端伸出,与尾轴垂直,互相平行,表面有28-41个气门孔。蛹长约2.2mm,长椭圆形,黑色,前后气门明显突出,靴形。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阴雪天气大棚蔬菜如何管

上一篇:

越冬茬黄瓜栽培的三个重点环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