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喜欢温暖而比较干燥的气候,又很耐寒。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2-25℃,幼苗能耐-6—-7℃,成株可耐-25℃,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宜栽培在年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高温和降雨过多(超过1000mm),对其生长不利,持续高温潮湿或积水会引起根部腐烂,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苜蓿喜光,日照充足才能生长良好。
1.地块的选择
播种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土壤是砂质粘性黑土、壤土和富含石灰质土壤,不要选择太砂太贫瘠土地,土层要求深厚,下层土壤要求无硬盘层为障碍层,或土深至少1米,土壤PH值要求在6.3-7.5之间,不低于6.0而最好不高于8.2。苜蓿最忌水渍,连续淹水24小时即大量死亡,顺义地区雨季集中(7、8月份),因此要求地块排水良好,雨季能迅速将水分排除土体。
2.整地要求
种植苜蓿地块整地要求:田内整体平,无死台,土壤必须达到上虚下实,田内暄土层不能超过3cm。具体要求是:重耙施肥—耕地—对角线轻耙(2遍以上)—播种。
3.生产管理措施
3.1播种
3.1.1品种选择
为了得到高产、优质的牧草,我们应根据顺义特有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选择高产、抗旱级别高(3-4级即可),再生草快,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有CW400、CW300、CW502。
3.1.2种子处理
在没种植过苜蓿的地块播种前要接种根瘤菌,注意:接种后的种子没有马上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3.1.3播种量
经试验适宜顺义种植的最佳播种量为0.8-1.2kg/亩,根据整地情况、地质好坏和生产管理实际,建议应在1.2公斤/亩以上。
3.1.4播种时间
苜蓿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春播可在2月底三月初顶凌播种;夏播6—7月,但杂草较多,应注意除草;秋播,8月-9月15日之前播种。秋播效果最好,要求越冬前根较长,有一定量光合产物在根部储藏,出苗后至下霜应有40天生长量,有3-4片真叶;冬季寄籽播种,一般为11月下旬。
3.1.5播种方式
顺义区均采用撒播方式播种。
3.1.6播深
种子一定要接触到墒,一般情况下播深为1—1.5厘米。
3.1.7底肥
播前施入牧草专用肥作底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底肥数量,在低、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施入50公斤/亩;在高肥力条件下,施入40公斤/亩。
3.1.8播后管理
播后要及时浇水,因苜蓿播种较浅,土壤表层易干燥,播后出苗要浇3—4次水,浇水时要注意喷灌质量,避免水滴过大将种子砸露表面。
3.2田间管理
3.2.1灌溉
苜蓿地需水量较大,灌溉是可以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为保证水分均匀,不出现积水所以浇水一定要用喷灌。具体的灌溉时间如下:①出苗期浇水,至少3—4次。②每次刈割后要及时浇水。切记:苜蓿怕积水,水量不宜太大,控制在2—3小时最佳。中、后期苗已长壮,抗旱能力增强,为了防止根部叶片腐烂,此期不应浇水。③浇冻水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浇水时间控制在6—8小时。④返青期浇水越早越好,经调查,在2月下旬浇水,即减少了死苗率,又为返青提供了充足水分,3月下旬、4月初苜蓿开始滋生时浇水对返青不利,切莫在此期浇水。
3.2.2施肥管理
要根据土壤质地、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中有效氮磷比率和植株测定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施入氮肥。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7—8公斤,追肥应在收获后,结合灌水进行。荒地种植苜蓿需先补钾。多年种植后应施入石灰补钙。施入3公斤/亩左右的硫,就可保证苜蓿一生所需。注意应补入适量微肥,如钼、硼、镁等。
3.2.3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病害有菌核病、炭疽病、病毒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蓟马、蚜虫、粉虱、甜菜夜蛾、棉铃虫、大造桥虫等。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的无害化控制原则,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2.4杂草的防除
紫花苜蓿田的杂草种类很多,如反枝苋、铁苋菜、播娘蒿、荠菜、马唐、稗草、泥胡菜、苘麻、律草等。
化学除草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可采用普施特、禾耐斯、阔草清、闲锄等。
3.3收获
3.3.1收获期
从再生、产量、品质等角度讲,最佳收获期为初花期。初花期确定方法:随机抽取40株苜蓿茎,有1—2朵花为初花期。但在实际生产上,多数从现蕾期开始收割。
3.3.2收获制度
顺义区一年可收4—5茬,5月中旬收获第一茬,第二茬草集中于6月下旬收获,8月中旬收获第三茬,9月中旬可收获第四茬,管理积极的地块,可在10月中、下旬再收一茬,经试验,最后刈割应距越冬期有40天左右生长期,如不能保证收获后至越冬期有足够生长期,适当推迟收获期对越冬有利。每年最好有一次确定现蕾期收获。经三年调查,顺义区收获四茬产量百分比36:24:24:16(此比例仅供参考)。
3.4轮作体系
紫花苜蓿一般前5年高产。种植5年后,土壤得到改良,种植禾谷类作物较好,种小麦可连续增产3年,增产幅度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