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越冬栽培番茄净产值为1.2-1.6万元,经济效益并不是很佳。通过换茬提高温室栽培效益其增长率也不太明显。基于此,我基地从番茄栽培方法入手,调整番茄播期和改进栽培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番茄再生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选择最佳的播期,使番茄第一次坐果期处于室内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果实生长的8-11月,而果实采收期处于冬季最低温阶段,更换结果枝和再次坐果时处于气温回升阶段,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番茄产量,取得较高效益;而且番茄第二次坐果的果实采收比换茬栽培可提前32-45天。这种栽培方法更适宜冬季较寒冷的地区栽培番茄,避免了低温弱光造成的坐果率低,果实生长慢等现象。试验表明:番茄再生栽培比连续两茬栽培番茄效益可增加8.6-14.9%。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主要选择中熟和中早熟、生长势强、易发枝、无限生长、坐果率高的品种,如红辉、好韦斯特、玛瓦等品种,其根系发达,剪掉老化的结果枝,新发出的侧枝生长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花芽分化期,有利于提前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适时育苗。根据气候变化特征,甘肃一般在6月中上旬播种,种子不用浸种催芽直接撒播在育苗床上,育苗温室用旧棚膜覆盖,其上加盖遮阳网,以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防止种子发芽后出现高脚现象,种子出土前必须早晚掀动苗床地膜,进行通风换气5-6分钟,以确保出苗整齐。幼苗出土后,长到一叶一心时进行分苗,将苗分到10厘米?0厘米营养钵中。从分苗到定植正是外界高温和虫害猖獗期,要加强温度和水分管理,预防虫害。营养钵表土发白,中午幼苗出现萎蔫时进行浇水,上浇下灌,浇透营养钵为止。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拉大营养钵间距离,增强植株间透光性,促使幼苗茎增粗,培育壮苗。
3、适期定植。番茄再生栽培,植株生长期长,消耗土壤养分多,则必须施足基肥,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磷二铵100公斤,尿素、K2SO4适量。高垄栽培,垄高20厘米,垄面宽80厘米,垄面中央开暗沟。选择株高25厘米、生有7-8片真叶的健壮苗定植,每亩栽1800株。定植完毕立即浇缓苗水,苗缓活后,覆盖地膜,地膜仅盖在垄帮处,不必盖严垄间沟。此时为8月初,室内地温气温都很高,需要土壤散失大量热量以降低地温和蒸发水分以增强室内湿度。等外温降低、室内温度适宜番茄生长时,再用地膜盖严垄间沟,以避免室内湿度过大,引起病害发生。
4、吊蔓整枝。定植后番茄生出1-2片新叶时开始吊蔓,吊蔓绳一端系在番茄基部,另一端系在南北走向的一道粗铁丝上,吊蔓时绳两端都打成活扣,以便随着植株生长调节绳的松紧,番茄进入初花期后进行整枝,由于番茄第一次坐果和果实生长时,室内白天温度为15-30℃、夜温为10-18℃、光照充足有利于番茄果实生长,则采取双干整枝,若单干整枝,定植时相对增大密度。双干整枝即把主茎和一个长势旺的侧枝作为两主干,取掉其上所有的侧枝,然后分别进行吊蔓,以后每周进行一次整枝,取掉番茄基部新发出的及每个主干叶腋处新长出的侧枝。番茄进入第一次采收后期即天气开始转暖时,整枝时番茄基部新发出的侧枝选2个长势旺的培育为新主干,主干上的侧枝仍然一律取掉。果实采摘完后,在距新培育的侧枝上面20厘米处剪掉主干,并对培育的侧枝进行吊蔓整枝,使番茄进入第2次结果期,以后整枝如第1次坐果的整枝方法一样。
5、合理蘸花。番茄前后两次开花坐果时光照充足,花大多形成长、中花柱花,坐果率高。但为了每穗果大小均匀,采收期相近,仍需人工处理番茄花。具体的方法为:待每个花序有5-7朵小花开放时,疏掉花序上未开放的花,然后将整个花序放入药液轻蘸一下,取出花序以没有药液下滴为佳,每穗花序只进行一次蘸花,用2,4-D处理番茄花浓度为10-20毫克/公斤。当果实直径为3-4厘米时,可根据番茄品种进行疏果,中型果每穗留4-5个果,大型果每穗留2-3个果即可。
6、抢时摘心。番茄第1次坐果,第5穗果如核桃大小时摘心,在第5穗果上面留2-3片真叶。然后取掉主干的生长点,第5穗果摘心的目的在于促进第一、二穗果转色成熟,第四、五穗果迅速膨大,缩短果实采收期,提前采收。番茄第2次坐果,第4穗果坐住后进行摘心。以免坐果太多,果实生长后期有机肥匮乏,果实品质下降。
7、及时疏叶。番茄第1次坐果,第1穗果进入绿熟期时取掉第1穗果下面所有的叶片,并且将主干上的叶片疏掉一部分,以改善植株间透光性,增强光照,促进果实成熟,随后每采摘一穗果,则取掉相邻的一穗果下面的所有叶片,此方法还可有效地预防早晚疫病和灰霉病。但番茄第2次坐果进入采收期时仅采收果实不疏叶。
8、合理施肥。番茄是茄果类蔬菜,耗地力较大,除了定植时施足有机肥和浇水时追施N、P、K肥外,还应在番茄生长期补施有机肥。番茄第1次坐果,果实采收收尾时追施一次农家肥,每亩施2000千克,并掺入磷二铵50千克;第2次坐果,第3穗果坐住后,再补施一次农家肥,以提高果实品质。其次叶面喷施一些微肥,诸如硼镁肥、ZnSO4、CaCl2等,协调植株养分供应和增强植株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