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竹覆盖后提前出的笋,我们通常称早笋,又叫雷笋,也就是冬季或春节前后在市场上出售的鲜笋,九十年代初期早笋开始在我市东部的仙霞镇引种试验成功,当年早笋初上市,由于稀少之故,春节期间价格卖到每斤十几元,是肉价的两倍,成为菜品中的贵族,早笋竹林每亩年产值高达两万余元。早笋经营的高效益给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带来契机,通过各级政府政策引导和林业部门的技术帮助,我市早笋的面积迅速扩大,至目前已有10万多亩的早笋基地,年产鲜笋5万吨以上。在我市的仙霞、云梯等产地均建立了多个早笋购销市场,由于产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趋向合理,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竹农带来了年亩均收入6000元的经济效益。现在一般的家庭都经常在冬季购买早笋食用,但许多人可能都不清楚,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它是利用覆盖增温技术,模拟春季的温湿环境促进早竹提早出笋的,那么,怎样做好早笋覆盖呢?
一、选择好适合覆盖的早竹园
1.位置条件:应选择交通便利,有水源和电力设施的早竹园;
2.立地条件:坡度应在15度以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
3.立竹条件:宜选4—8年生竹园,每亩立竹量须达800-1000株左右,且分布均匀,立竹胸径在3-5公分之间,母竹林龄1-3年生,母竹留枝数12档左右。
二、准备好覆盖材料
1.覆盖材料种类:覆盖材料一般采用竹叶、稻壳、稻草、有机 肥等,有条件的竹林也可辅以菜饼、豆饼、鸡粪、羊粪、猪粪等高热型材料减少主要覆盖物的用量,同时增加土壤肥力。
2.覆盖材料用量:底层覆盖每亩需要5000斤稻草(约10亩稻田产草量);上层则需覆盖稻壳1000袋(约25000斤)或竹叶25000斤。
由于覆盖材料使用量较大,不易收集,使用过的覆盖材料如未腐烂可重复利用,以降低覆盖成本。
三、覆盖的时间安排:
1.根据生长规律安排:早竹出笋要求地面温度在10度以上,覆盖物内温度在30度以下,所以覆盖竹笋最早要在10月下旬以后方能进行。
2.根据市场规律安排:早竹笋上市价格一般在元旦和春节前后最看好,为使早笋出土高峰期与早笋消费市场需求相一致,覆盖时间可考虑选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进行。
四、覆盖前的肥水管理:
1.施肥管理:为补充土壤自身肥力不足,提高竹笋产量,覆盖竹林前期须大量施用肥料,每亩可施农家肥80担、复合肥100公斤,宜结合早竹6月行鞭、9月笋芽分化、11月笋芽膨大时期分期实施。
2.水分管理:早笋覆盖应先将竹林浇一次透水,浇水时间一般选在覆盖前一周内。
五、覆盖的方法:
1.稻壳覆盖法:稻壳覆盖通常采用稻壳、稻草双层覆盖,下层铺稻草,厚度约10-20厘米,上层覆盖稻壳,厚度也在10-20厘米,一般覆盖层的总厚度在30厘米左右。
2.竹叶覆盖法:竹叶覆盖增温较快,且竹叶中含有竹林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覆盖的材料以竹叶效果最好,有条件收集竹叶的地方可推荐使用。覆盖方法与稻壳覆盖基本相同
3.添加有机肥覆盖法:结合稻壳或竹叶覆盖,可用添加有机肥的办法增加覆盖温度,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具体操作时,应先覆盖稻草,后将腐熟的鸡、鸭粪或猪、牛栏粪等农家肥铺施在稻草上,再盖上竹叶或稻壳,覆盖总厚度可减少到25厘米左右。
覆盖物的厚度还可根据年度气候差异及坡向、土壤深浅、小气候等特点灵活调整,暖冬、向阳坡、背风处覆盖物可薄点,寒冬、阴坡、风口处覆盖物要厚点。
六、竹园覆盖后的管理:
1.温度控制:覆盖物里的温度以20-25度左右为佳,30度以上将会灼伤笋芽和竹鞭,如遇意外超过30度(可用温度计实测),应在覆盖物上穿洞以通风降温。
2.水分管理:覆盖后如遇干旱天气,应泼浇1-2次水,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覆盖物发酵。
3.竹笋采挖:早竹出笋一般在覆盖后20天左右,采挖竹笋时间应选在早晨,在覆盖的竹园进行观察和踩踏,稻壳发裂下面就有竹笋出土;或着软底鞋在稻壳上细踩,脚底触及硬物感里面即有出笋。找到出笋处,先将稻壳扒开,露出笋头后将铁铲(专用挖笋工具)进行采挖,挖出竹笋后,重新盖上稻壳。
4.母竹留养:早竹园连续覆盖,易导致竹林立竹结构不良,为合理留养母竹,生产上可采用“覆盖二年,休一年”的办法,在覆盖年份稍少留养,休闲年份可多留养。
同时在产笋高峰过后,及时除去覆盖物,以迅速降低地表温度,延迟竹笋出土,在气温回升时,再进行母竹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