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红果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片椭圆形至广椭圆形,绿色;伞房花序,花浅粉红 色,春季开放,秋季成熟。果实圆球形,初为绿色,以后逐渐呈黄色,成熟后则为鲜红色,表皮光滑,经冬不落,可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至3月,故又称长寿果。其主要观赏特征是果实呈簇状,每簇5~10个果,小巧晶莹剔透、色彩艳丽、观果期长;而且冬红果容易形成腋花芽,全株果实累累,便于以果造型,树型丰富,是制作观果盆景的极佳树种。
初期培育 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老树桩作砧木培育。可选择生长多年、植株矮小、形状奇特古朴的海棠、山荆子、苹果的实生苗作砧木,一般在秋末冬初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将砧木移栽归圃进行养坯;成活后的第一年任其生长,使之根系发育完善,枝条充实。第二年有针对性的培养侧枝,确定其位置和数量,再进行嫁接,当年9月芽接或转年3~4月份进行枝接。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完成基本造型,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上盆。另一种是利用一年生砧木培育。将海棠、山荆子的种子层积处理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芽接,嫁接部位不宜高,一般距地面3~7厘米。第二年春及时剪砧抹砧,加强苗圃管理,促进接穗旺盛生长,冬剪时留桩6~10厘米。转年加大株距或重新定植,根据造型意向培养侧枝,完成墓本造型。此时应根据盆景的培育方向,决定上盆时间。若培养微形或小型盆景可早上盆,若需快速培养成中、大型盆景宜推迟上盆年限,在大田进行矮化控制和造型培养。
造型设计 依据冬红果自身的生长结果习性,首先既要保证当年形成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果实,又要保证翌年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果实;其次在生长季要呈现出以型载果,以果成型,型果兼备的姿态,休眠期则透出疏枝朗骨,突显挺秀苍劲。宜采用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卧干式、双干式或垂枝式、合栽式等。
造型技术 不同造型的培养,都需要采用系统的标准栽培技术进行长期的连续操作才能完成。在保证肥水供应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每年进行适时修剪、定向整型,是主要造型技术,对建造树型、控制树冠、调节树势、促进成花、调整花芽量和保花保果起到重要作用。冬季修剪和生长季修剪是相互对应、紧密衔接的。冬季修剪在入冬落叶后至早春萌动前进行,灵活应用修剪的平衡树势原理,遵守整体造型的原则,做到枝条和花芽分布均匀、空间合理、虚实结合。盆栽冬全工果的花芽要求多着生在中果枝(5~15厘米)和短果枝(5厘米以下)的顶端,或在营养良好的枝条上形成腋花芽。冬剪时保留中、短果枝;着生腋花芽的枝条,视其所处位置留2~4个花芽短截;对生长细弱的生长枝重短截,对生长势较强的枝条轻剪缓放或拉枝开张角度,截至弱芽处,促发中、短枝;对着生在主干附近的强壮枝,可留撅重截,翌年可促生1~2个中、短果枝。在没有把握确定花芽时应慎重,待花前进行复剪;同时疏掉影响树则的过密枝、直立枝、交叉枝等。生长季修剪主要在春季萌芽后到花芽形态分化结束前进行。根据冬季修剪时的整体造型设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造型枝条和花芽的形成。在花芽开始分化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目伤、环割(刻)、环剥、摘心、疏枝、拉枝、扭梢、折枝、拧枝和捋枝。当花芽开始分化时,采用干旱处理即控制浇水,可有效控制营养生长,促进树体内的营养积累并向花芽转化;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即适时唢施PP333或乙烯利,也能控制新梢加长生长,节间变短,茎干加粗,有效控制树冠,增加营养积累和花芽生成。
营养管理 这是造型的基础。冬红果喜阳光充足、凉爽干燥的环境,耐寒冷,怕湿热,对土壤有厂泛的适应性,以含肥量(腐熟厩肥)20%左右的疏松透气的培养土为宜。冬红果每年春夏季生长量较大,消耗养分较多,有限的盆土营养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4~6月间,一般10天左右追施有机液肥(鸡粪或麻酱渣)、一次,或0.2%~0.3%的化肥水。生长前期,追施含氮量较高的肥或有机肥、无机肥交替使用;6月上旬以后,冬红果进入花芽分化期,需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成花,必要时可配合叶面喷肥。7~9月间应严格控制甚至停止含氮量过高肥料的施入,防止发生大量秋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