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稻种植密度
近几年来,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市中稻种植密度普遍下降,大量在1.2—1.4万兜/亩之间,亩产量徘徊在550公斤左右,亩产量上不去,并且病虫危害日趋加重,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是制约我市中稻生产夺高产瓶颈问题之一。
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农户存在惜种、惜育秧田面积的倾向,随杂交水稻普及栽培,农户随着对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认同逐渐减少,由推广杂交水稻当初亩用量3.5斤,到现在1.5斤,减少一倍之多。再就是随着抛秧的普及栽培,人为减少秧盘用量,对秧苗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没有足够的种子、足够的秧田,要想育出壮秧,为高产夯实基础是不可能的。二是管理粗放。“三分种、七分管”,能充分体现田间管理的重要,管理粗放,体现在插植密度、抛秧质量、用水施肥、治病防虫、放水晒田等方面。由于少种子,插秧或抛秧缺基本苗,密度过稀,完全依靠大水大肥争取分蘖苗。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被忽略,一是该品种的分蘖力强弱,二是该品种的有效分蘖期的长短。
各种品种的分蘖力、有效分裂期强弱、长短不一样,有的分蘖力强、有的弱,有的有效分裂期长,有的品种偏短,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把这个两个因素忽略,完全靠商品肥来提高分蘖力,加上惜水、不能及时放水晒田,拉长分蘖的时间,增加无效分蘖,造成田间隐蔽,导致水稻病、虫发生和发展,最终影响产量。
针对上述两条原因,所以笔者建议,我市广大农民朋友们,一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杂交水稻一般常识,特别是现在“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各个种子供应商,在种子包装上都有明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在购买稻种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该品种特征特性为中心,精心管理。不要盲目自大和想当然去管理。二是尽量插足和抛足基本苗。个别品种(如两优0293、培两优慈四)除外,一般杂交中稻种植密度亩要达到1.6万兜以上,亩基本苗在8万左右,最低不能低于6万基本苗。三是看秧苗、看田块、科学用肥。在肥料运筹上,尽量减少一炮轰的方法,分批次按生长发育进度安排,着重强调底肥、分蘖肥,适当追施穗肥和补施粒肥,尽量减少单用氮肥,做到氮、磷、钾配套。四是一定要遵循科学自然规律,有效分蘖期后立即放水晒田,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原则晒好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湖北当阳市农业110 朱礼清 陈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