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
每年立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中稻生长也处在较为关键的时刻,经笔者多年观察,我市中稻生长后期,田间管理存在几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导致到手的丰收化为泡影,因此,笔者就中稻生长后期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示农户在生产中注意:
科学用水
水是水稻一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农户都知道水稻生育需水高峰、需水规律,但是由于受天气、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在齐穗后就逐渐断水,或者不灌水,易形成空秕粒,粒重下降,造成隐性减产。还有的农户提前半月以上就开口放水,理由是方便收获时机械操作。殊不知,水稻产量的形成,是由有效穗、每穗粒数、粒重三要素构成。其有效穗多少是在分蘖期就已成雏形,每穗粒数是在水稻中期,也是幼穗分化期形成,而粒重是从杨花灌浆开始,一直到收获期为止,人为地减少水分或者断水过早,田间干旱炸裂,破坏水稻根系的活力。由于根系受到破坏,养分不能吸收,务必造成植株上部或生长点受损,易形成早衰。缺乏水分,植株本身运送营养物质缺乏动力,导致灌溉速度减缓,最终粒重减轻。结果可想而知。正确的方法是:预计收获期前7—10天断水,笔者建议,从水稻低头散籽开始,用水可实行湿润管理,干干湿湿到最后。
二、监控病虫
中稻生长一直与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同步,因此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大量的工作是靠人为因素来减少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我市中稻生产多年来已形成很好机制,绝大部分年份病虫害都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但是,也有少部分农户、少部分田块往往由于后期放松监控导致减产,应了“磕头磕了九十九、只差一步就到头”功亏一篑之说。这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笔者认为:害虫都有趋绿性,具备很强的适应性,由于早熟中稻已经成熟或已收获,都集中到部分迟熟中稻田块中,特别是褐飞虱等害虫,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如果失去了监控,就会爆发成灾,导致减产。因此,笔者建议:农户一定要根据自己种植的水稻品种、长势和成熟度,加强定时、定点观察病虫情况,以确定正确的防治时间,争取最后的胜利。
适时收获
由于我市中稻生产面积大,种植的品种比较多,生育期不一样,笔者在农村调查时发现,有的农户为了图方便,别人请来的收割机,顺道一起收割,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稻谷成熟度不足八成,美其名曰收割嫩一点的好吃些,殊不知丢掉了到手的粮食是多么可惜。何况现在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灌浆时间要比一般的杂交水稻品种稍长,如“两优0293,培两优慈4”等大穗型超级稻,分蘖力强,分蘖多,成熟度不一致。因此,笔者认为:从稻株外观看,要具备所有有效穗的谷粒都呈金黄色,穗基部谷粒呈乳黄色的不超过5粒,叶片绿中带黄色,即可收割。
在收割时间上,应安排得过病害(如穗颈瘟)、干旱的田块先收割,低洼、迟熟品种后收割。力争做到颗粒归仓。(湖北当阳农业110 陈明金 朱礼清)